2025年入伏定在7月15日,比近十年平均晚了3天。



老辈人常说“晚入伏热得长”,今年伏天怕是要狠狠考验庄稼。

按“夏至三庚数头伏”的老规矩,第三个庚日赶上7月中旬,伏天核心时段和太阳最毒的时候撞上了。



国家气候中心早提醒,中东部今夏要防阶段性高温热浪,跟“晚入伏热”的说法刚好对上。华北平原的玉米正长棒子,赶上伏天热,雄穗开花容易“晒花”,授粉不好棒子就缺粒。

长江边上种水稻的得注意,孕穗期要是连续三天超35℃,穗子就会“卡脖子”,空壳率能涨两成。东北这时候得防“伏旱”,虽说天热但雨要是跟不上,大豆结荚期缺水,粒儿就长不饱满。



老把式都知道“伏里雨贵如油”,可今年雨带北移慢,南方台风又可能来搅局,得提前想好招。咱们祖上看云识天气、用草木灰铺地防潮,这些土办法其实藏着智慧,铺灰确实能保墒防虫。但对付持续高温,还得结合新法子,比如选“沪旱15号”这种耐热水稻品种,抗晒能力强不少。

大棚种蔬菜的农户,这两天就得检查遮阳网,再把微喷灌调试好,喷一喷能降温三四度。玉米地可以套种点耐阴的大豆,既能遮点阳光,还能固氮,老传统里的间作套种现在更管用。有条件的合作社,赶紧联系气象站拿“热健康预警”,知道啥时候最热,安排农活能错峰干。



我个人觉得,现在最该做的是清沟渠,伏天说不定啥时候下急雨,排水不畅容易涝,旱涝都得防。去年河南有村子没提前修灌溉管道,伏旱来了临时找管子,耽误了三天浇水,玉米减产不少。

眼下华北玉米刚拔节,赶紧追一次磷钾肥,壮壮秆子,抗热耐旱能力能提上来。南方种果树的,特别是荔枝龙眼,得给树根覆点秸秆,既能保水又能隔热,别让太阳把根晒坏了。



还有个事得提醒,伏天高温加潮湿,庄稼容易上病害,得备点生物农药,别等发病了再打药。具体咋看庄稼是不是缺水?

扒开土两指深,要是攥不成团就得浇水,老农民都这么看墒情。村里的农技员这两天该下田了,哪家该调播种期、哪家该换品种,让他们给个准主意。可能有人犯难,这么多事从哪下手?

其实就记住“一早二勤三备”:早关注天气预报,勤巡田勤动手,备足物资和技术。伏天热是挑战,可咱种地的啥天气没见过?

老经验加上新科技,总能想出办法来。最后再啰嗦一句,赶紧把防晒网、灌溉带备齐,农资店这两天货到得全,别等涨价了再着急。

记住喽,庄稼不会说话,但咱多上心,伏天的考验也能变成丰收的铺垫。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