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

沧州渤海新区黄骅市羊四村党支部书记万俊男:扎根盐碱地,把家乡建设好

河北日报记者 戴绍志

5月13日,沧州渤海新区黄骅市羊三木回族乡羊四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万俊男,来到村北的旱碱麦田里,查看小麦生长情况。

阳光下,正处于灌浆期的小麦长势良好。风掠过的麦田,像绿色的海洋。


5月13日,万俊男在羊四村查看旱碱麦灌浆情况。河北日报记者 张昊摄

“咱村7000多亩麦田,基本上种的都是旱碱麦良种‘捷麦19’。”万俊男说,这段时间正是小麦田间管理的关键时期,需要做好病虫害防治和田间监测,为丰收打下基础。

擦了擦额头上的汗,万俊男又来到不远处的另一片盐碱地,村民们正在地里施肥作业。

“这片盐碱地临河,属于沙质土壤,透气性好,适合红薯生长。去年5月,我们从山东临沂引进了一批红薯苗,在这5亩地里搞试验,当年收获了2.5万斤红薯。”万俊男介绍,这两天,他们正在施肥、起垄,今年再引进新的红薯苗进行种植。

1990年出生的万俊男,是土生土长的羊四村人。大学毕业后,他跟随父亲经商,但对家乡的热爱和牵挂,让他选择回到村里。2021年,他当选为村党支部书记。

“选择了,就要干出个样子”,这是万俊男微信朋友圈主页的一句话,表明了他的决心。

他上任4年来,通过土地流转、种植红薯等举措,让村集体收入由30万元增长至120万元。2024年7月,村里还成立了黄骅市旱碱臻品种植专业合作社,对1500亩村集体土地进行规模化种植,带领村民增收致富。

坐上车,沿着颠簸的田间小路一路向南,记者跟随万俊男来到羊四村党群服务中心。一进门,迎面墙上花花绿绿的网格,吸引了记者的注意。“这是咱村的网格分布图。”万俊男说,从2021年起,他就一直在琢磨如何做好村庄管理。

在挨家挨户走访、摸底后,根据村庄布局,他绘制出这张网格图,将全村分为5个网格片区。他任村总网格长,村“两委”成员分别任5个片区网格长,让管理更精细。

2022年,他们在雨季巡查时发现,一下大雨,村里的排水就成了问题,雨水经常漫过村里街道,还会泡坏庄稼。

万俊男为此很着急。淤积多年的坑塘,是村里的老大难。老旧失修的排水泵站,也是排水不畅的关键。

他找来挖掘机清淤,一干就是一夏天;向上级争取水利建设资金,投资50万元建起新排水泵站……

如今,遇到雨天,雨水顺着排水沟汇入坑塘,连同农田沟渠外的雨水一起流向新排水泵站进行处理,村里和农田不再积水。不仅如此,农田土壤盐碱化程度由此逐年下降,旱碱麦产量逐年增加。2024年麦收,全村旱碱麦平均亩产超200公斤。

今年6月,村里计划再建一座排水泵站,进一步提高村里的排水能力。

村里的敬老食堂,也是万俊男的心头事。

“前两年,我去村里一位80岁老人家里走访,看见他的午饭就是热水泡馒头,我当时眼泪就下来了。”万俊男发现,因为子女中午在外务工不回家,村里不少老人的午饭就凑合着吃。他当时就下决心,一定要让老人们吃上可口、免费的午餐。

2023年6月,羊四村敬老食堂正式开业。

30多平方米的食堂里,干净整齐,食材丰富。目前,全村44名75岁以上的老人可以免费在这里吃午餐。“我平时总愿来这儿转转,看看还缺什么东西。”万俊男说。

这天中午,老人们吃的菜是土豆牛肉、黄瓜鸡蛋。

在隔壁活动室参加活动的82岁张洪月老人,看到食堂开了门就走了进来。“每天我都在这儿吃得饱饱的,大伙有说有笑,可乐和呢!”看到万俊男,老人忙拉着他的手高兴地说。

“我是在这片盐碱地上长大的,乡亲们看着我一步步成长。”万俊男说,他要扎根盐碱地,把家乡建设好,让大伙过上更好的日子。

来源:河北日报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