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蓝字关注及时接收通知

信息来源:荥经法院

雅安生活 微信号:(yaanzaixian)编辑制作





“法官,多亏你们今天上门来调解,他们两老表和不好,我以后下去怎么给老头子交待啊!”杨奶奶拄着拐杖,握着办案法官的手说。见到两家 “老表” 搭着肩膀、互拍后背,热情寒暄的样子,办案人员由衷地笑了。近日,荥经县人民法院龙苍沟法庭前往荥经县牛背山镇建政村入户调解一起邻里纠纷的案件,以“情与法”融合的方式成功化解矛盾,用实际行动绘就新时代“枫桥经验”的别样风景。



一垄林地引矛盾

纠纷难解上法庭


原告A与被告B原同住在位于建政村的同一院子里,双方系亲戚关系,后A成家后搬迁离开建政村。因撤村并组,原由B经营管理的名为张家岩的3余亩林地重新分配给了A,A长期未回建政村,B的岳母也不知晓林地已分配给A,在其林地上种植了黄柏树且一直经营管理。2011年5月,原告回到老家发现该林地内栽种了黄柏树,但也未处理。2024年5月,原告发现该林地上的黄柏树已被砍伐,便找到被告要求其支付林地租金。双方家庭因此事引发多次口角之争,经村组、派出所多次调解未果,积怨日趋增深。2025年4月,原告诉至法院,请求被告支付案涉租金1.9万余元。

案件受理后,办案人员联系被告,被告情绪激动,不愿到法院,也不愿处理该事。承办法官阅卷后发现,案件虽金额不大,但涉及农村土地权属、邻里之间情感等复杂因素,若直接判决可能导致矛盾激化。为彻底化解双方积怨,法官决定前往民户家开展现场调解。



走村入户化民忧

情法融合解心结


翌日上午,办案人员携带卷宗赶赴建政村民户家中,组织双方当事人及原告委托诉讼代理人参与调解。调解过程中,法官从“情与法”的角度出发,首先与双方当事人进行“面对面沟通”,耐心听取他们的诉求和意见,让双方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和委屈,稳定当事人的情绪。随后采取“面对面释法”,对当事人进行耐心劝导,明法析理,厘清权属,引导双方从“几十年的亲情、邻里情”出发,换位思考,疏导心结。经过数小时的耐心调解,最终双方握手言和,达成一致意见并当场履行。

纠纷化解后,双方当事人均表示对调解结果很满意,对办案人员上门服务、耐心释法明理表达了衷心的感谢。



把司法服务送到群众“家门口”


农村案件多涉及邻里、家庭关系,“坐堂问案”不如“上门解纷”。实地调解既能准确查明事实,又能让群众感受到司法的亲和力,从“案结”走向“事了”“心和”。一场走村入户的现场调解,一次法理与情理的融合,传递的是司法为民的初心。用脚步丈量民情,以行动化解民忧,让司法的阳光照亮每一个角落。


请关注@雅安李小编视频号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公众号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文章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


点击下方【阅读全文】即可进入》》雅安约车

点点在看,点点赞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