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达14年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场关系中华民族生死存亡和人类前途命运的伟大战争中,中国人民率先举起反抗法西斯侵略的旗帜,以坚韧不拔的民族意志和英勇顽强的抵抗精神,不仅彻底改变了中华民族的历史命运,而且改变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走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最终胜利作出了不可估量的贡献。


最早举起反法西斯大旗且持续时间最长

1931年9月18日,日本悍然发动九一八事变,开始了对外侵略扩张的罪恶战争。此时,世界上其他绝大多数国家对法西斯的威胁缺乏足够的警惕,企图通过妥协退让的绥靖政策换取一时的和平。中国人民毅然决然投入抵抗日本侵略的民族解放战争中,打响了反抗法西斯侵略的第一枪,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开始时间最早的国家。至1939年9月反法西斯战争在欧洲爆发时,中国人民已独立进行了8年的抗战;至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时,中国人民独立抗战已经持续了10余年。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后,中国人民进行的全民族抗战,使中国战场成为抗击日本法西斯侵略的主战场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即使在苏德战争、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中国仍然是抗击日本法西斯的主战场。在全面抗战期间,中日之间进行的重要战役有200余次,大小战斗近20万次,歼灭日军150余万人、伪军118万余人,抗击和牵制了日本三分之二以上的陆军兵力和大部分海空军事力量。中国军民在此过程中付出了极大的代价,共伤亡2100多万人(其中军队伤亡380多万人),占第二次世界大战各参战国伤亡总数的五分之二;财产损失和战争消耗折合1000亿美元以上。而美国在对日作战中仅伤亡32万余人,苏军伤亡3.2万余人。

中国军民在抗战中表现出来的坚贞不屈的抗战意志,生动诠释了中华民族捍卫国家独立主权的坚定信念与强大力量。在抵抗法西斯侵略的过程中,很多弱小国家都遭遇了严重的挫折。中国虽然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但没有屈服于敌人的淫威,而是以坚强的意志进行了坚决的抵抗,并最终取得了胜利。这为被压迫民族和人民的反法西斯斗争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极大地鼓舞了它们反抗侵略的信心与决心,壮大了反法西斯阵营的力量,推动了世界反法西斯运动的发展。

积极倡导和推动建立世界反法西斯联盟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遭受法西斯侵略的国家,也是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积极倡导者和有力推动者。

早在1933年,中国共产党便以前瞻性的战略眼光,率先提出准备与包括国民党军队在内的任何武装力量订立抗日协定的统一战线思想。随后,它积极响应共产国际第七次代表大会关于建立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主张,持续推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全面抗战爆发后,中国共产党摒弃前嫌,力促国共两党合作,最终促成了国内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实现了全民族抗战的历史性转折。在统一战线的发展过程中,中国共产党秉持独立自主原则,坚持既联合又斗争的策略方针,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不断巩固和扩大,一直坚持到抗战胜利,也为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建立提供了宝贵经验。

中国共产党以宏阔的国际视野,积极推动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建立。1936年7月,毛泽东与斯诺谈话时指出,中国要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以最小的代价赢得抗战胜利,必须首先实现国内的统一战线,同时要把这条统一战线推广到包括所有与太平洋地区和平有利害关系的国家。

全面抗战爆发后,中国共产党在促成建立国内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同时,也向全世界发出公开呼吁,表示愿意“联合和平阵线的国家,联合世界上一切同情抗日的民族与国家,联合英美法苏,特别需要紧密的联合英美法等国内部坚决的民主力量”。德国进攻波兰后,中国共产党更加积极推动建立国际反日反法西斯统一战线。苏德战争爆发后,毛泽东草拟了《关于反法西斯的国际统一战线》,进一步提出愿“同英美及其他国家一切反对德意日法西斯统治者的人们联合起来,反对共同的敌人”。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中共中央迅速发出《中国共产党为太平洋战争的宣言》,再次呼吁愿“与英美及其他抗日诸友邦缔结军事同盟,实行配合作战,同时建立太平洋一切抗日民族的统一战线”。1942年1月1日,英美苏中等26个国家在华盛顿举行会议,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联盟正式形成。这彻底改变了法西斯与反法西斯间的力量对比,为反法西斯战争的彻底胜利奠定了坚不可摧的基础。

为苏德战场与太平洋战场提供有力支援

日本为了实现称霸世界的野心,在对中国进行疯狂侵略的同时,把“北进”(即向苏联远东地区扩张)和“南进”(即向南洋一带扩张)作为对外扩张的国策。但是,无论“北进”还是“南进”,都首先要占领中国。因此,中国战场状况如何,对日本“北进”“南进”政策的制定和实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面对日本帝国主义“三个月灭亡中国”的嚣张气焰,中国军民以血肉之躯筑起了钢铁长城,将其拖入了旷日持久的消耗战泥潭。这种持续的军事压力极大地消耗了日本的军事资源和战略机动能力,使它难以从中国抽身,既不能“北进”染指西伯利亚,对苏联形成有效威胁,也不能“南进”夺取东南亚的资源。直到1941年中国战场局势相对稳定后,日本才冒险发动了太平洋战争。

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建立后,中国通过对日本的战略钳制,为苏德战场与太平洋战场提供有力支援。1941—1942年,苏德战争陷入最危急时刻,德国要求日本进攻苏联远东地区,企图形成对苏联的夹击之势。但由于日本陆军主力受到中国战场的牵制,无法抽身与德国形成战略上的呼应,从而使苏联能够将远东精锐部队调往西线对抗德军,使苏联避免了东西两线作战的困境和危险。斯大林曾言:“只有当日本侵略者的手脚被捆住的时候,我们才能在德国侵略者一旦进攻我国的时候,避免两线作战。”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中国战场的持续抵抗使日本不得不长期保留庞大的兵力,极大地削弱了它在太平洋战场对抗美军的能力。美军迅速抓住战略契机,在开战后短短一年,便相继在中途岛、瓜达尔康纳岛战役中取胜,顺利完成了太平洋战场的战略转折,加快了夺取太平洋战争胜利的步伐。不仅如此,中国战场还吸引了大量的日本空军力量。1943年,日本在中国战场部署的飞机约有800架,占其航空兵力的三分之一以上。这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反法西斯同盟军在东南亚和太平洋地区的空中压力,使它们免受更大的损失。

毛泽东指出,“伟大的中国抗战,不但是中国的事,东方的事,也是世界的事”。这一论断精准诠释了中国抗战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不可替代的地位。在旷日持久的抗日战争中,中国人民以顽强的抵抗精神和巨大的民族牺牲,牢牢牵制住日本军事主力,不但打破了日本法西斯的战略图谋,而且深刻改变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走向,成为推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走向胜利的决定性因素之一。

作者系中共山东省委党校文史教研部教授

来源 : 中国社会科学报

责任编辑: 郭飞

新媒体编辑:张雨楠

如需交流可联系我们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