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9日是第15个世界家庭医生日。近日,2025年“上海市十佳家庭医生”和“上海市优秀社区卫生管理者”宣传推选活动结果出炉。其中,来自杨浦区殷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张影获评“上海市十佳家庭医生”杨浦区延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王丽华获评“上海市优秀社区卫生管理者”



一起来了解

她们的事迹


“上海市十佳家庭医生” 张影

杨浦区殷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2011年,张影与家庭医生事业正式结缘。从此扎根殷行十余年,累计签约居民2100余人,家床20余张。期间,她带领团队签约近9000人,并蝉联“优秀团队”称号,完成多项科研课题并发表学术论文,多个案例获国家级认可,被评为典型案例。个人也先后荣获上海市优秀住院医师、杨浦区“好医生”骨干人才等多项荣誉。

步履不停,守护万家灯火

家庭医生的“战场”不仅在诊室,更在街巷里弄间。去年五月,张影正准备下班取蛋糕为女儿庆祝十岁生日时,73岁的家床独居老人朱阿姨紧急来电:“小张,我那个紫盒子的药没有了,明天你们要放假了,这可怎么办?”面对朱阿姨的焦虑以及断药可能带来的严重后果,张影坚定转身奔向药房。当她出现在朱阿姨门前时,传递的不仅仅是救命的药物,更是一个家庭医生对生命做出的庄严承诺。

当张影结束巡诊要出门时,朱阿姨欲言又止……“阿姨,您最近有什么心事吗?有什么问题您跟我说说”。张影温柔亲切的话语令朱阿姨逐渐放松:“我这里长个疙瘩,不肿也不痛,不知道要不要紧。”经过检查后,张影果断启动家庭医生转诊通道,为疾病治疗赢得宝贵的时间。朱阿姨被确诊乳腺癌并成功手术,术后她含泪说:“闺女,你给了我第二次生命,让我感受到家的温暖”。

这样的故事还有许多。她为因家庭矛盾产生轻生念头的邓阿姨化解心结、送去温馨的陪伴;当邓阿姨身在他乡的爱人卞先生在胃癌术后的康复中感到迷茫时,她又转变为跨越时区的健康管家……张影用专业与温情,让“空巢”不空心,让异国不隔爱。

初心如磐,深耕基层沃土

从成为家庭医生的那天起,张影的足迹串联起服务中心的灯火、国和站点的晨光、居委会的窗口和居民家中的暖房,只为捕捉居民的每一份健康诉求,让关怀如春风化雨般抵达,在街头巷尾间书写着“健康守门人”的温情篇章。

与此同时,她还深入企业、商区、园区,延伸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半径,为在职人群构建全周期健康管理模式。

十余年间,张影的出诊包敲开过无数独居老人的家门,听诊器听过数不清的“岁月心跳”。从胰岛素针剂的精准调节,到深夜微信的及时回复,她用行动诠释家庭医生的使命与担当,以专业、专注、专心诠释“健康守门人”的丰富内涵,用真心、耐心、细心服务一方居民,成为居民口中的“朋友、家人”。


“上海市优秀社区卫生管理者” 王丽华

杨浦区延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王丽华精耕基层卫生服务,不断学习社区卫生发展新理念、新模式,以创建“三个中心”以及“一个站点”、做实家医签约服务、推进“五室同堂”品牌建设等重点工作为抓手,扎实推进中心高质量发展。在她的带领下,延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先后获得上海市文明单位、杨浦区五一劳动奖状;2023年在上海市公立医院32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病人满意度中排名第二;2024年荣获上海市基层卫生健康高质量服务技能竞赛暨“谢谢侬”家庭医生团队风采展示三等奖等荣誉。


赋能基层

做社区卫生高质量建设践行者

在王丽华的带领下,延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完成“三个中心”及“一个站点”的创建验收,致力于为居民提供“家门口”的专业化、高品质的医疗卫生服务。

2022年,延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成功创建成为上海市示范性社区康复中心,打造“小病在社区,大病去医院,康复回社区”的良性就医格局。通过改善康复环境、加强CT、上下肢智能康复机器人等大型设备,与三二级专家下社区相结合,让患者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智能化的康复设备与中西医结合的康复服务。同时,积极探索契合社区的康复服务新模式,开展盆底康复技术实践,以家庭康复、远程康复等创新形式,真正让康复服务走进社区。

2024年,王丽华统筹全局,全面部署,亲自协调,完成护理中心、慢性病健康管理支持中心的创建验收,内江中医药特色巡诊站点以优秀等级完成建设。目前护理中心开展8大类26项基础护理,以及血管通路维护、糖尿病护理等6项专科护理服务。通过与杨中心护理部、华东医院白姣姣团队及长海导管护理团队签订护联体合作协议,打造“一病一联”的专科护理工作模式。内江站点开展以肩周炎为“一站一特色”的项目,并融入居民区与养老机构,形成中医药“康养结合”“医养结合”服务模式。依托上海市中医北部医联体,让名医走近社区居民,满足居民多样化的中医诊疗需求。慢性病健康管理支持中心的建设则实现推动从“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的转变,通过综合评估居民的健康信息,对居民进行筛查、随访和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增强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提高慢性病的控制率,落实以社区为平台的全程健康管理。


织网强基

做家庭医生签约创新服务开拓者

为做实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王丽华推行以家庭医生为中心的微网格团队,开展颐养楼组签约全覆盖试点。通过家医团队进社区、进机关,并结合“健康副校(园)长”制度,为社区居民、白领职工以及教师学生们提供健康咨询、药物指导、运动健身、签约服务、康复理疗、针灸推拿等多种服务,提升签约覆盖率、知晓率和满意度。

此外,王丽华立足基层实际,开展绩效革新,全面调整家庭医生签约绩效考核,通过全民参与分层考核的模式,提高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内驱力。创新举办延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五好”家庭医生、“五好”家医助理及“五好”社区护士的评选活动,引导医护人员在比学赶超中提升业务水平。

在王丽华的带领下,中心全面开展“五室同堂”品牌建设。依托中心5位医护为负责人的工作室作为服务延伸的平台,升级服务内容,在开展健康科普、专家坐诊、特色专科、特殊人群关爱等方面做出创新实践。“金建平健康科普工作室”2项科普作品获得第二届上海市医学伦理学会护理分会医学伦理科普创新、创意作品大赛二等奖,成功申请1项科普专利;“陈睿劳模工作室”定期开展健康讲座、功法带练等活动,指导居民养成良好的健康生活习惯,并和辖区养老院、护理院签订结对服务协议,让住养老人获得高质量社区护理服务;卢月婷的“杨氏针灸传承工作室”和王彧的“名中医工作室”以及黄晓玮“十佳家庭医生工作室”将优质诊疗服务带进社区,定期巡诊。


育才聚力

做社区卫生人才能力提升推动者

为培养一流人才,守护居民健康,王丽华致力于打造素质过硬、服务优化、内涵提升的社区卫生人才队伍,通过结对医联体专家“请进来”与社区医联体门诊多点执业“走出去”,打造全专联合“人才矩阵”。中心2024年成为上海市全科医学与社区卫生发展研究中心社区研究室,进一步加强全科医生的培训与考核,夯实常见病基层诊疗规范理论知识,规范全科医生病史书写,提升全科服务水平。

王丽华始终将提升团队专业能力作为服务质量提升的核心抓手,加强岗位练兵,以赛促练,打造一专多能家庭医生团队。2024年带领团队在上海市基层卫生健康高质量服务技能竞赛暨“谢谢侬”家庭医生团队风采展示(第三季)活动中荣获团队三等奖,在区级技能大赛中获得两个团体二等奖和十项个人单项奖的好成绩。通过技能比武,中心医护人员的“三基”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能力进一步提升。

2023年启动“师带徒”三年人才培养项目,为青年人才的成长搭设平台。通过成立以王丽华为组长的人才培养专班对项目的实施进行动态跟踪管理,以“内培+外引”的培养模式,辅导、指导并督促学员在专业能力、科研能力、管理能力上得到全面提升。其中,一人入选上海市“医苑新星”医学人才培养项目;两人入选区卫健系统“好医师”建设工程;一人入选“中医馆骨干人才”培养项目,同时成为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双聘人员;一人参加区卫健系统中青干班培训,获得优秀学员;多人获得区级课题。

家庭医生

是居民们的“健康守门人”

社区医院

让居民在家门口享受到

优质便捷的医疗服务

为她们点赞

资料 | 区卫健委

编辑 |奚宇轩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杨浦官方微信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