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叮——” 随着手机消息铃声响起,申请执行人陈女士打开手机,一条银行到账短信映入眼帘。

“我的赔偿款这就到账了?这比预期快了半个月!”惊喜之下,陈女士立刻拨通执行法官的电话,激动地说,“法官,我还没到法院填资料呢,钱就到了,现在执行款发放这么智能啦?”

电话那头,执行法官笑着解释:“您还记得您填的《收款账户确认书》吗?就是它派上用场了。我们现在实行的无收据线上发还案款机制,不用当事人来回跑,只需要在系统内填上您确认预留的账户信息,案款就可以‘一键直发’!”

痛点倒逼改革:

让“沉睡案款”动起来

过去,执行案款发还堪称当事人的“烦心事”。传统的执行案款发还模式存在诸多弊端:

1

手续繁

每笔执行案款到账后,执行法官都需要通知当事人亲自前往法院,还要携带身份证、银行卡等证件材料,现场要填写收据或者领条等资料。

2

往返跑

有的当事人在外地,来回一趟往往需要一天以上的时间,有的当事人年纪较大,填写收据或者领条时因为不符合标准,可能需要往返多次补交材料。

3

周期长

当事人递交材料后,还要经过内部繁琐的审批流程,才能完成案款发还工作,从法官通知、当事人提交材料到财务审批,一笔案款可能需要一个月才能到账。

这一过程不仅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对于部分身处外地或案款数额较小的当事人来说,来回奔波的时间成本和经济负担过高,导致部分执行案款长期滞留在法院账户,无法及时发放到当事人手中,严重影响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和司法公信力。

智慧执行破局:

“数据跑路”代替“群众跑腿”

2025年4月9日,孝感市中级人民法院正式推行无收据线上发还执行案款机制,一套“减法组合拳”直击痛点:

1

账户信息提前采集

申请人只需在申请执行立案或首次执行约谈时,填写《收款账户确认书》,预留收款账号等关键信息。这样一来,执行案款到账后,法院可依据当事人提前预留的账户信息,直接在“一案一账户”系统内将案款发还申请人,无需再临时联系当事人获取账户信息,大大缩短了案款发还的准备时间。

2

无需提交收款收据

取消了传统模式中当事人提交收条或其他收款证明材料的要求。执行法官在案款到账后,在系统内填写当事人预留的账户信息后,可直接按照既定流程进行案款发放。这一举措不仅简化了手续,还减少了当事人的往返奔波,真正实现了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3

线上线下全覆盖

除了线下立案,当事人通过“人民法院在线服务(湖北)”微信小程序线上申请立案时,按照提示填写相关账户信息,也可同步生成收款账户确认书,实现“指尖操作、一键确认”。

4

历史案件兼容

针对机制实施前已到账的案款,当事人补交确认书后同样适用线上发还,避免遗留案件积压。

自无收据线上发还执行案款机制实施以来,孝感两级法院已通过该机制(含历史案件)成功发还执行案款超600笔,累计发还金额达到1000万元。案款发还效率大幅提升,案款到账后,基本10天内能支付完毕。

这些数字背后,是当事人手机里闪烁的到账短信凝结的民生温度,是法官办公桌上日益减少的纸质材料见证的执行效率跃升,更是司法为民的初心搭载数字快车在“智慧司法”跑道上的加速驰骋。

靶向难点攻坚:

“服务多一步”换取“发放零失误”

机制的高效运行背后,是法院人对每个细节的 “较真”。在立案环节,邮寄立案的特殊性成为首个需要攻克的 “关卡”—— 不少当事人通过邮寄材料申请执行时,常因忽略或不熟悉流程,未同步提交《收款账户确认书》。

“我们每天都会收到几十份邮寄材料,发现缺少账户信息就第一时间电话联系当事人,有时候还要‘手把手’指导他们填写后再寄回来。” 立案庭工作人员介绍道,“账户的正确填写是机制良好运行的前提条件。一些年龄较大的人不会查询银行信息,我们也会主动服务,帮助查询填写,尽量确保信息采集一次到位。”

即便如此,仍有个别账户因填写疏漏埋下隐患,出现填写无效卡号、非本人卡号,或者开户行错误、付款开户名非申请执行人名称等情况。

为筑牢案款发放的 “精准防线”,执行法官在案款发放前始终保持审慎态度,对每一笔待发款项的账户信息进行二次核验,通过电话、短信等多渠道主动联系当事人,确认账户状态是否正常(如是否存在未激活、休眠等异常情形)、账户权属是否清晰、关键信息是否准确。这一措施,有效减少了因账户问题导致的发放延迟或错误,为案款安全直达当事人账户再加一道 “安全阀”。

“司法为民没有‘完成时’,只有‘进行时’。机制运行中每个堵点,都是我们改革的发力点。”孝感市中级人民法院党组成员、执行局局长肖中兴说,“针对邮寄立案的信息补正和老年人群体使用难等问题,我们正在研究可否在法院官网、立案小程序中增设‘案款发放指引’模块,不仅提供《收款账户确认书》电子模板下载、开户行信息查询链接,还提供直观的图文演示或视频教程,让当事人‘一看就懂、一填就对’。”


从“纸间”到“指尖”,从“最多跑一次”到“一次都不跑”,孝感法院以执行案款发还的“小切口”改革为支点,撬动司法为民的“大民生”工程。依托数字化改革,精准打通权益兑现的“最后一公里”,生动诠释了孝感法院司法为民的初心,也悄悄重塑着人民群众对公平正义的“体感速度”。

下一步,孝感法院将继续以智慧法院建设为引擎,把“小切口”改革的“神经末梢”延伸至司法服务各环节,持续以“小改革”撬动“大民生”,为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推动社会诚信建设贡献司法力量。

来源:陈诚

编辑:李洁

审核:冷文杰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