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语
在司法的星河里,刘杨萍法官是独特的一束光。法槌起落间,她捍卫公平正义;纸墨流转时,她书写诗意人生。她以笔为舟,载着对法治的赤诚、对生活的热爱,在诗歌的海洋中徜徉,将心中的万千思绪化作一行行灵动的文字。
4月29日,孝感市中级人民法院开展了五四青年节“学榜样·践初心·话担当”青春分享会暨青工委工作座谈会活动,全市法院9名青年干警代表结合刘杨萍法官先进事迹,分享了自己的成长故事与心路历程。
本院特开设“学榜样·践初心·话担当”青年说专栏。在这里,没有严肃的法条阐释,没有刻板的案件陈述,只有TA们最真挚的情感流露与最细腻的内心独白。从《青年说》开始,让我们走进刘杨萍法官的文字世界,聆听法治路上的诗意回响,感受文字背后的温度与力量,在一首首诗歌、一句句感悟中,读懂属于她的坚守与浪漫。
分享人
孝感市中级人民法院政治部四级主任科员 罗佳薇
罗佳薇生活照
大家好,我是孝感市中级人民法院政治部的罗佳薇,2023年3月,我主动向组织申请到基层锻炼,成为市中院第一个到乡镇挂职的青年干部,今天和大家分享三个我在基层的小故事。
第一个故事:一根甘蔗
从“无人搭理”到“打成一片”
初到乡镇,基层的忙碌超出了我的想象。工作会议固定在晚上开,周末和节假日直接取消,各种突发事件要求年轻干部随叫随到,凌晨开会、凌晨集合属于常态。繁重的工作任务让我应接不暇,作为一个外地人,如何融入新环境更是一大考验。
记得第一次去村里报到,除了村书记礼节性欢迎我来驻村,其他村干部全都离我远远的,没有一个人和我说话。
当我主动介绍自己,驻村队长打量我一眼,笑着说:“市里的干部啊,来基层‘镀金’的吧?”其他人听了这话,也纷纷笑起来。我没有为自己辩解,因为从第一天到基层,类似的质疑和嘲讽,我已经听了太多。
那段时间,为了尽快适应岗位,我白天跟着同事下村,晚上在宿舍翻阅文件,熟悉乡村振兴业务知识。
两个月后,一年一度的“省检”来了,这是乡镇年末的重头工作,在检查组到来之前,必须把村里的农户全部走访一遍。我驻的村,仅脱贫户就有151户499人,农户平时在外打工,只能抢抓节假日上门。
我连续三个星期没有回家,每个周末都在村里入户。第四个周六上午,我照旧早早把车停在村委会门口,村书记看到我很惊讶,他说:“小罗,你怎么又来了?今天是元旦,赶快回家去吧。”我说:“还有最后十几户,走访完了就回家。”
那天结束工作后,村书记从地里拖来一根长长的甘蔗,他刚削好一节,驻村队长抢过那节甘蔗,转而递给了我,他说:“小罗,这是村里自己种的,你尝尝!”
甘蔗的味道很淡,但吃在心里很甜,我知道,我已不再是他们眼中来“镀金”的挂职干部,我从村里的“外来客”变成了“自家人”。
这件事启发我,年轻干部在踏上新岗位时,难免会出现“水土不服”现象,但成长没有捷径可走,唯有迎难而上、勇挑重担,用实际行动赢得群众的信任,方能打开工作新局面。
第二个故事:一条路
从“怒骂群众”到“礼让群众”
107国道是我去乡镇上班的必经之路,这条路上大货车往来频繁,两侧村庄、景点多,作为一个新手司机,每次开车我都很谨慎。
一个周日下午,我赶着去乡政府开会,行驶到陡山境内,对向车道突然冲出一辆摩托车,我紧急踩下刹车,后座的东西全都摔到了地上,而那辆摩托车呼啸而过,驶入一条小路。
看着他离去的背影,我几乎想摇下车窗骂人:“横穿马路不看路,还对着汽车撞,你不要命了吗?”
过了几个月,我到一个村庄走访,村书记指着进村的水泥路对我说:“这条路是全村人齐心协力修起来的。”我忽然发现,这个村庄就在国道边上,这条路就是我差点发生事故的那条路,看着路边停靠的一辆摩托车,我仿佛看到了那天骑车的那个人。
从此之后,我在路上遇到闯红灯的摩托车、逆行的电动三轮车,总是主动减速礼让,我感觉这些人不再是陌生的路人,他们全都是我的乡亲们。
我无法责怪乡亲们不守交通规则,我只能多去村里开屋场院子会,向村民宣讲道路安全知识,减少交通事故发生率。
罗佳薇向群众讲解安全知识
一点观念上的改变,竟然让我的行为完全逆转,我开始反思在法院的八年,作为一名政工干部,我的工作常常关系到干警的切身利益,如果我能做到把干警也当成亲人看待,我的服务是否会更加细致、更有温度呢?
第三个故事:一盏灯
“群众赠予我的”
2024年初,一场大雪把我困在乡镇,不能回家,我决定去村里走访独居老人和留守儿童。
在村委会旁的一间房屋里,我看到了各式各样五彩斑斓的龙灯,原来住在这里的曾爷爷是一位非遗手艺人,他已年过八旬,每年仍坚持为村里的元宵灯会制作龙头。
我惊叹于龙灯的精美,随口问了一句:“这些灯能买吗?”村书记说:“可以买,但要支付现金。”我便和老爷爷约定,年后过来提灯。
之后我就把这件事忘了,直到除夕夜里,我接到了一个陌生的电话。对方一开口,我立刻听出是曾爷爷的声音,他说:“小罗,你的灯。”我连忙解释:“放假了,我初八再来。”可老人家耳背,他好像听不懂我的话,只是重复着:“你的灯!”我抬高音调:“正月初八再来!”他还是叫着:“灯——”
我们就这样来回拉扯了几分钟,窗外烟花绽放,鞭炮声响起,电话断了。
大年初七一早,我提前赶到村里,当我走进曾爷爷家中,所有龙灯都不见了,堂屋里空荡荡的,只剩一盏小小的鱼灯。老爷爷笑着对我说:“你来了,你的鱼灯,我给你留着呢。”我当即拿出一百块钱,可他怎么也不肯收。村书记悄悄告诉我,曾爷爷的儿孙都在外地,一年难回来一次,上次我来看望他,老人很高兴,所以想把这盏鱼灯送给我。
听了这话,我深感惭愧,那天我不过是走马观花地来拍了几张照片,老人家却记挂了我这么久,基层群众是多么可爱!我为他们做的一点事情,远远不及他们回馈给我的情谊。
鱼灯
这盏鱼灯,我一直搁在宿舍的床头,挂职结束后,我把它带回家,摆放在卧室里。它将永远提醒我,公职人员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公职人员的使命是为人民谋幸福,无论何时都要牢记,群众利益是第一位。
挂职两年,我采访了47位群众代表,有扎根基层五十年的老村支书,有返乡创业的90后新农人,他们热爱这片土地,为乡村振兴贡献了蓬勃力量,从他们的故事里,我逐渐找到了青春的答案。
2023年底,我惊闻刘杨萍法官受伤的消息,因为身在乡镇,我对她投身基层法治事业三十年的事迹有了更深刻的感悟。榜样的力量催人奋进,我相信,如刘法官这样爱岗敬业、为民奉献的榜样人物,她们所产生的精神力量,必将转化成实实在在的行动,带动更多法院人脚踏实地、砥砺奋进!
来源:罗佳薇
编辑:李洁
审核:冷文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