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阵子天老爷有点任性,北方多地倒春寒来得突然。
田里刚冒头的玉米苗、大豆苗,遭这么一冻怕要蔫儿。
东北的老张头凌晨起来给大棚加盖草帘子,说这是他爷爷传下来的土办法。可现在大棚越建越多,光靠老法子够不够?年轻点的农户心里直打鼓。
农技站老王前两天在村头吆喝,倒春寒前没浇防冻水的,赶紧补喷叶面肥。南边的水稻育秧田也没省心,连续阴雨天让秧苗得了绵腐病。
李大姐蹲在田边扒拉着发黄的秧苗,直叹气:“去年这时节都插秧了,今年天公不作美。”农谚说“春寒不算冷,夏旱减一半”,可这春寒连着阴雨,咋整?
农业局发的预警短信里说得明白:露地蔬菜要抓紧中耕松土,提高地温。大棚种植户注意了,白天得适当通风,别让湿气闷坏了苗。有条件的地方,赶紧准备防冻药剂,农技员说下午就来村里指导配比。
可有些山区农户犯难了,家里年轻人都出去打工,就剩老两口侍弄地。“要不要花钱请人帮忙盖防护膜?
”王大爷蹲在门槛上吧嗒着旱烟,拿不定主意。我个人觉得,老辈人的经验像看云识天气、用草木灰防寒,还是有道理的。
但现在科学种田也不能丢,两者结合着来,庄稼才更抗造。
前两年邻村老李头单用土办法,结果大棚黄瓜冻坏了一半,后来听了农技员的话,损失少多了。眼下最要紧的是,不管南方北方,都得赶紧去地里看看苗情。东北的玉米地该查缺补苗了,低洼地块记得清沟排水,别让冻水积在根底下。
南方水稻育秧棚要勤换气,阴雨天过后突然出太阳,千万别急着全掀膜,得慢慢来。
农资店这两天人挤人,地膜、防寒布、叶面肥卖得飞快,去晚了怕要缺货。村里的合作社这时候就得发挥作用了,统一调物资、请农机,别让一家一户犯难。
还有啊,气象APP记得天天看,最新的降温预警和降水预报都在里头。有人可能会说,年年都防倒春寒,哪回不是熬过去就好了?可庄稼不等人,耽误了这茬苗,秋收减产可咋办?
咱农民靠天吃饭,但也得学会跟老天爷“较劲”,该出手时别犹豫。现在就行动起来,把地里的防冻措施做到位,比啥都强。
要是实在拿不准,赶紧给乡镇农技站打电话,他们上门指导可及时了。记住了,农时就是命令,天气再难琢磨,咱也得想法子护好田。
只要咱把老经验和新法子结合起来,庄稼就能少遭罪,秋后多打粮。接下来这一周是关键期,每天都得往地里跑,盯着苗情别放松。
等过了这阵子倒春寒,地里的庄稼缓过劲儿来,咱心里也就踏实了。说到底,种地就得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天气变化比啥都重要。
您说是不是这个理儿?
赶紧去地里看看吧,别耽误了农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