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大学本科生隋精诚出生在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珲春市,那是一个边境城市,自打记事以来,他经历了当地跨境电商的蓬勃发展、综合保税区的建立和国际旅游专线的开设等诸多大事件,也见证了家乡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物质条件得到极大提升。

  去年年底,他选修了《习近平经济思想》通识选修课。课堂上,联想到这些来自家乡的翻天覆地变化,他更加深刻地理解了,“这就是以人民为中心贯穿实践全过程的真实写照,让发展的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人民群众,不断提升人民的福祉”。

  自2024年秋季学期起,辽宁大学面向全校学生推出创新思政课程《习近平经济思想》,由学校党委副书记、校长余淼杰教授领衔,一众资深经济学专家组成了全新的教学团队。课程旨在引导学生深刻领悟我国改革发展的鲜活实践,走好未来的路。

  现实社会是一本“天然教科书”

  作为一名2024届戏剧影视文学专业的本科生,隋精诚想在这门课上拓宽自己的视野。“通过学习相关经济学知识,可以让我了解文学作品和戏剧创作中的时代经济背景,让我们的创作更好地与时代对接,也可以让我了解到未来的职业发展方向。”

  同样是跨专业选修这门课,中国古代史专业硕士研究生刘嘉荣告诉记者,“我们切身感受到经济发展为生活带来了巨大变化,比如基础设施越来越完善、交通越来越便利,又比如网络购物和移动支付等新兴经济模式的兴起,极大地改变了我们的消费和生产方式,我非常想了解这背后的经济发展逻辑和战略决策。”

  课程结束后,她解开了心中的疑惑,明白了国家经济政策制定的依据和目标,了解了中国经济如何在复杂的国内外环境中稳步前行。

  国际贸易学硕士研究生苏安政曾在课上提出自己的疑问:“在当前国际形势和国内经济转型的背景下,如何平衡我国的经济发展速度和防范各类风险的关系?”

  老师回答他:“安全和发展是一体两面的,既要坚定不移地扩大开放,加快创新,同时也要加强金融监管和宏观调控,确保不发生系统性风险。”

  苏安政一直对金融市场非常感兴趣,也设想过未来可能会在证券公司或银行从事投资领域相关工作。在“习近平经济思想之金融强国论”主题课上,他把“如何保障金融市场平稳有序发展”等话题抛给了授课老师、辽宁大学经济学部副主任霍伟东。

  通过交流,他得出了结论,“一年多来国家发布的一揽子政策对提振经济起到了很好的作用,我也切身感受到党和政府的重大战略方针与每个人的经济生活密切相关”。

  “精准扶贫使得近一亿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为实现全面小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乡村振兴战略、农业强国规划等相继实施,粮食安全更加牢固,农村的居住条件和生态环境大幅改善,农村已经变成望得见青山看得见绿水记得住乡愁的美好家园。”在辽宁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仇焕广看来,中国农业农村发展取得的这些举世瞩目的成就,也是这门课的“天然教科书”。

  翻开现实社会这本教科书,这门课让很多学生觉得既接地气,又生动有趣。

  让授课教师、辽宁大学国民经济研究院院长林木西觉得欣慰的是,在他的“新阶段、新理念、新格局与高质量发展”专题课上,不少学生结合课堂内容很快联想到了自己家乡的发展。

  讲到“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时,有学生问他,“我的家乡该如何发展?既然区域发展不平衡,那我们接下来有什么对策?”林木西告诉记者,就是在互动探讨中,学生们了解了国家的重大战略的实施过程和重要意义。

  以问题为导向,让学生学会更好地“观察天气”

  习近平经济思想内涵丰富,博大精深。如何面向全校不同专业的大学生讲好这些理论?林木西认为,对于这门全新的思政课程,要以问题为导向,围绕“三新一高”主题进行阐述,“既要有案例,也要有实际性分析”。

  他说,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创新发展,他结合自己完成的东北振兴与创新发展的相关课题进行详细分析,“大学生未来要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和地方重大需求,如果东北的大学生要服务东北振兴,该怎么做?”这样使得课堂不只是理论上的讲解,也能更好地让师生在充分掌握资料的情况下互动起来。

  仇焕广也认为,这门课既要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理解习近平经济思想的理论内涵,还要学会运用这一思想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能够真正将经济思想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因此,在讲授“中国农业发展:成就与挑战”专题时,仇焕广在内容设计中加入中国农业发展历史成就这一部分,运用了诸如党的十八大以来粮食产量的趋势、不同时期蔬菜水果种植面积的比较、畜产品产量的增长趋势、农民人均收入的变化等大量的数据、图表,同时结合学习借鉴浙江“千村示范、万村整治”经验案例等,进行阐释。

  “这一系列的数据及案例能让学生更加具象地了解和把握我国建设农业强国的进展成效。同时,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论述,让学生真正理解为什么要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并提出可行的路径,进一步深化学生对理论的把握。”仇焕广谈道,“要让学生清晰把握党和国家制定农村农业相关政策背后的经济逻辑与战略考量,增强他们运用习近平经济思想分析和解决‘三农’问题的能力,为乡村振兴培养更多优秀人才”。

  辽宁大学李安民经济研究院院长姚树洁向学生们讲授“国际经济环境变化对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影响”主题。最近一段时间,国际形势风云变幻,姚树洁告诉记者,他希望通过课程让学生知道,“在充满不确定性和风险增加的背景下,要如何坚定信心,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在他看来,当今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临多方风险与挑战,“最关键的问题还是制度之争,制度是信心和基础,从政治经济学和国际地缘政治的角度进行全面研究是非常有必要的”。

  “以往的课程更多的是按照教科书进行讲授,但在这门课上,我们要展示最新的研究成果和理论思考。”在姚树洁看来,除了要讲好教科书上的理论知识之外,更重要的是老师本身也要与时俱进,研究当下正在发展变化的情况并提出自己的见解和分享研究成果,“一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另一方面也启示他们,如何抓住当今我国社会经济建设过程中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来展开研究,给学生信心和方向感,让他们在现实中学会判断”。

  如今,这门在学生中反响颇好的选修课,结合最新热点知识持续开展着。每次开课,余淼杰都会如约为学生们开启第一讲。

来源:中国青年报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