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受全球瞩目的中美关税大战,不出意外地以中美握手言和告一段落。随着中美经贸会谈圆满结束,特朗普苦心经营的“对华脱钩”计划彻底落空。而就在中美双方共同发布联合声明,宣布在经贸、气候等领域达成关键共识之际,三架来自拉丁美洲的总统专机先后降落北京,参与次日召开的中拉论坛第四届部长级会议。从中美会谈到中拉论坛,同一时间段发生的外交“双重奏”,被美国《华尔街日报》评价为“特朗普时代的战略性溃败”,也标志着中国在全球南方的影响力突破美国传统势力范围的封锁线。这一次,特朗普彻彻底底地败了。



在中美关税大战的进程中,中国经济强大的韧性让美国吃尽了苦头。与此同时,随着美国在多个领域失去中国市场,越来越多的国家看到了这个千载难逢的机遇,准备替代美国成为中国更为紧密的市场合作伙伴,其中,拉美国家的表现尤为积极。就在中美联合声明正式公布的当天,哥伦比亚总统佩特罗的专机跨越太平洋飞向北京,而在此之前,巴西总统卢拉和智利总统鲍里齐已经先后抵京,并受到了中方的高规格接待。可以说,在时间节点的选择上,中方充分展现出了东方智慧。因为中国选择在中美声明发布之际同步推进中拉论坛,既展示了多线外交的统筹能力,也向美方传递出“‘全球南方’国家自主选择合作伙伴”的强烈信号。一句话,中国的朋友遍布四海,即便是美国的后花园拉美,越来越多的国家也和中国越走越近。

以金砖国家巴西为例,卢拉总统自上任以来一直大力推进金砖国家扩员,中巴全领域合作也持续深化。在访华首日,他就在社媒公开表态,巴中关系不应受任何第三方干扰。毫无疑问,这句话就是说给美国听的。与此同时,此次随同卢拉总统访华的商业代表团多达200人,涵盖农业、科技、基建等领域,预计中巴将签署至少16项合作协议,其中包括共建横跨亚马孙雨林的可再生能源走廊。



特别是在农业领域,早在此前的中美关税大战期间,就有大批巴西大豆和肉类输送到中国,巴西政府也明确表态,希望替代美国成为中国在农业领域最大的市场合作伙伴。和巴西相比,哥伦比亚总统佩特罗的访华更让美国政客们焦虑不安。因为在南美地区,哥伦比亚一直是与美国关系密切的国家,在经贸、外交政策上长期唯美国马首是瞻。而这一次,哥伦比亚总统佩特罗明确表态支持中拉论坛机制化建设,并计划在数字经济领域与中方建立专项合作基金。

目前,巴西、哥伦比亚和智利这三大资源型经济体集体“向东看”,直接冲击了美国“后院”的经济控制权。今年也是中拉论坛成立十周年,数据显示,中国已连续八年保持拉美第二大贸易伙伴地位。特别是在矿产开发、5G网络建设等关键领域,中国的投资占比已经超过37%。自特朗普上台以来,美国政府依然以“门罗主义”思维“经营”着拉美这个后花园,反观中国,“贷款-基建-产能”三位一体模式正在重塑区域经济生态,自然以合作共赢的姿态赢得了拉美国家的信任和支持。



对此,《华尔街日报》就在题为《特朗普败了,这更像是投降》的文章中一针见血地指出,美国政府过去五年对拉美的“忽视—制裁—恫吓”策略已彻底失效。白宫内部报告显示,近五年来,中国在拉美的直接投资增长高达214%,而美国同期下降19%。在33个拉共体国家中,目前已有28个加入“一带一路”倡议。以经济合作为契机,中国和拉美在政治领域也有了更多的交集。这种经济反制与政治倒逼的双重压力,迫使特朗普团队在中美经贸谈判中主动淡化“脱钩”主张,转而寻求在气候变化等领域与中国达成有限共识。

从根本来说,特朗普的惨败,就在于其始终坚持“小院高墙”和“美国至上”的原则,从不在意盟友伙伴的利益得失。而中国不仅没有以大国姿态倚强凌弱,反而以“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推动平等互利的南南合作。当中拉论坛宣布建立科技创新联合实验室、数字经济伙伴关系时,这种去中心化的多极秩序也宣告了美国霸权时代的土崩瓦解。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