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日中美在日内瓦发表关税问题初步声明,并公布了减税政策。这份声明的积极意义不止是在于调整中美双方关税和建立双方磋商机制,外媒注意到声明中还标注了两条注释,第一条是“中美认识到可持续的、长期的、互利的双边经贸关系的重要性”,第二条是“(中美)将本着相互开放、持续沟通、合作和相互尊重的精神,继续推进相关工作”。这也被概括为“日内瓦共识”,即一向强势且要求“美国必须优先”的特朗普政府,也准备和中国遵守中美互利性原则以及互相尊重的立场谈判了。
但特朗普是否真的能做到和承诺的一样?连美国媒体都对这一问题避而不谈。15日,中美参加了在韩国举办的APEC会议。据韩国产业通商资源部发布的报道称,之前日内瓦谈判的美国贸易代表格里尔与中国贸易代表李成钢时隔三天之后,再一次举行了会谈;这次的谈判结果没有公开,美媒称特朗普在前一天曾催促中国必须和美方积极谈判被冻结的30%关税,如果没有谈好,那么美国会继续对华大幅提高税率,可以看出特朗普仍然准备“耍强硬”。
与此同时,美国连续对中国进行两场制裁,首先是15日美国国务院宣布,即将对中国多名实体和个人执行制裁,因为这些企业“涉及帮助伊朗制造导弹”。伊朗问题是美方长期拿着给中国扣各种帽子的源头之一,简单来说就是他们可以将任何中国出口的产品认定为“军民两用产品”,继而找借口非法制裁。在特朗普访问中东之际美国正在向沙特和卡阿尔推销数千亿美元的防务协议,炒作中国“援助伊朗”就是推进方式之一,能让中东其他国家产生不安全感。
美国媒体还提到,同日美商务部已经准备好了对华管制的“黑名单”,计划将多家中国芯片制造企业列入出口禁令企业。此前美企寄希望于特朗普能松懈对中国的芯片管制,他们认为中方不大量释放稀土,原因就和拜登时期对中国的半导体禁令有很大关系。只要特朗普肯放松芯片出口政策,他们有自信可以和中国谈判取得稀土。但美国这次的举动用实际行动回应了这些企业的“幻想”,同时给中美谈判也蒙上了一层阴影:科技领域绝对不会对中国让步。
值得一提的还有,中美第二场谈判结果尚且不知道如何,也有美媒认为双方没有公布结果,按照特朗普的风格至少没有“占便宜”,否则一定会大肆宣扬。在剩下和中国90天的谈判中,特朗普的主要目标是要缩小美国和中国的贸易逆差,他之前认为关税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工具,但现在在中国这里“撞墙”后也改了一些手段。不过美媒提醒在他看来“贸易思维”非常顽固,必须要想从中国这里拿到好处;但中方第一轮谈判和美国取消完全对等的关税也意味着:中方不会接受这种占便宜的企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