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山学派杨元相、鸿翎[台]、刘晋元、时勇军、李闽山、杨瑾、李意敏等诚挚推荐
任见《来俊臣传》第十五章 铁鞭铁锤匕首
十六七岁的武照,比现在的上官婉儿还年轻。
那时候,武照被赐名武媚娘,是先皇帝李世民的“才人” ,侍妾中较低等级的一种。李世民是个军事家,非常喜爱骏马。他经常寻求大宛出产的汗血马,特别珍视。
大宛是古代中亚以游牧为主的国家,位于帕米尔大高原西麓,锡尔河上、中游,今天的吉尔吉斯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交界处的费尔干纳盆地,地处东西方陆路交通要地,以出产汗血马著称。
汗血马是大宛绿洲最古老的马种之一,身体呈管状,头细颈昂,四肢修长,肌肉发达,强健有力,皮薄毛细,周身亮泽,步伐轻灵,体形优美,据说能够日行千里,夜行八百。
汗血马非常耐干渴,即使在摄氏五十多度的高温下,一天也只需饮一次水,特别适合长途奔驰。
汗血马的皮肤较薄,奔跑时,血液在血管中流动容易被看到,另外,汗血马的肩部和颈部汗腺发达,出汗时先潮后湿,枣红色或栗色马,出汗后局部颜色会更加鲜艳,给人以“流血”的错觉。
李世民非常喜爱战马,他的陵墓昭陵前就有他骑过的六匹战马的石雕像,称作“昭陵六骏” 。当年他有一匹大宛宝马狮子骢,健步如飞,有如神马,狮子骢生了个马驹,小狮子骢,特别凶猛,狂悍少见,许多驯马师都因它而死伤。
武照不由自主地沉浸在往事的回忆中。“太宗从年轻时代起,就身跨骏骥,率领千军万马,纵横奔驰沙场,可是对这匹野马,也感到棘手。”
当时十六七岁的小姑娘武照——武媚娘,在太极宫玄武门内广场,率领后宫马术队表演后,坐在李世民身边,听到野马难驯,觉得大男人们只不过是为了一匹马,就感到束手无策,实在没有出息,便自告奋勇地向李世民提出建议。
“妾能驭之,然需三物。一铁鞭,二铁锤,三匕首。铁鞭击之不服,则以铁锤锤其首;又不服,则以匕首断其喉。”
给妾三样东西,就能降服这匹野马。一支皮鞭、一柄铁锤、一把锋利的刀子。先用皮鞭打得它皮开肉绽,还不听话,就用铁锤敲击它的脑袋,使它痛彻心肺,仍然暴烈,不能制伏,就干脆用刀子割断它的喉咙算了。
武照的刚烈建议,使李世民看出了她不是一个简单、肤浅的女性。原计划当晚宠幸她的,当即就决定放弃了,换人了。
后来,李世民对武照增加了戒心。
当然武照也洞察了李世民的心态,很久都为自己的冒失自责、自省、自戒,以免再现刚烈,再出差错。
虽说这是个滋味复杂的往事,但是如今武照一手遮天,已经变成她对自己智勇感到荣耀的回忆了。
“婉儿对这件事,有什么看法?”武照询问上官婉儿。
婉儿脑海里倏然闪过的想法是,若杀了那匹马,驯马的意义何在呢?但随即又改变了观点:“若一匹烈马,无法驯服,实际上就等于空无,没有骑用价值,徒费草料,留之何益?”
是的,不能驯服的骏马,没有用处,已经不能算是峻马了,甚至是连劣马也不如的动物。为这无用的动物,供应优良的马厩,饲喂上等的草料,安排人工照顾,实在是浪费。
武照没有说话,微笑地看着上官婉儿略含激动的神情。
在上官婉儿身上,有自己年轻时代的影子?
也许武照是在偶尔盲目地遐想吧?转而忽又问道:“庄子主张‘无用之用’, 你又以为如何?”
先秦哲学家庄周,奇思妙想很多,有个理论是“无用大用” 。
喜欢抬杠的惠施说自己庄园里,有棵臭椿树,大的要命,却东扭西曲,实在也是没用。
庄子说:“你有这棵大树,本身就是财富,还忧虑它没用!何不彷徨乎无为于其侧,逍遥乎寝卧于其下。多美啊,多过瘾啊!”
庄子带着弟子走到一座山脚下,看见了一株大树,枝繁叶茂,耸立溪旁,特别显眼。但见其粗百尺,其高数千丈,直指云霄,冠宽如巨伞,遮阴十几亩地,却一直无人砍伐,长了几千年。
伐木者说:此树不中用,做舟船沉于水,做棺材腐烂快,做器具易毁坏,做门窗它流油,做柱子爱招虫,乃是不材之木,无所可用,故能如此长寿。
庄子以此教导弟子:“无用之用,方是大用。”
弟子恍然若悟,点头不已。
庄子又说:“树无用,不求有为而免遭斤斧;白额之牛,黑臀之猪,痔疮之人,巫师认为是不祥之物,故而祭河神使,才不会把它们投进河里。残疾朋友,征兵不会征到他,故能终其天年。形体残疾,尚且可以养身保命,何况德才残疾者呢?树不成材,方可免祸;人不成才,亦可保身也。”
庄子愈说愈兴奋,总结性地说:“桂可食,故伐之;漆可用,故割之。人皆知有用之用,却不知无用之用也。”
师生们留宿于庄子故友之家。主人很高兴,命儿子杀鹅款待。
儿子问:“一鹅能鸣,一鹅不能鸣,请问杀哪只?”
一只鹅会打鸣,一只鹅不会打鸣,杀哪一只呀?
主人道:“当然杀不会打鸣的。”
鹅?打鸣?这事本身就蹊跷。应该是下蛋才对。不过,史载如此,姑且认可这大山深处的父子俩讨论的是“打鸣”而不是“下蛋”吧。
第二天出了朋友之家没走多远,弟子便忍不住问庄周:“溪边之木,因不成材,而得终其天年;山中之鹅,因无本领,倒被杀掉。弟子糊涂,请问:先生将何以处之?”
庄子仍然有话说:“那……就处于材与不材之间吧。然而,材与不材之间,似是而非,难免困于劳累……”
庄子欲言又止,弟子急待下文:“那又怎处世呢?有材不行,无材也不行,材与不材也不行,究竟如何是好?当今乱世,人究竟怎样安息?”
庄子问弟子:“知道野鹌鹑是怎样饮食起居的吗?”
弟子道:“先生的意思是说:人应像野鹌鹤一样起居:以四海为家,居无常处,随遇而安;像野鹌鹑一样饮食:不择精粗,不挑肥瘦,随吃而饱;像野鹌鹑一样行走:自在逍遥,不留痕迹?”
庄子微笑着点点头:“也只能这样啦。”
武照和上官婉儿讨论着讨论着,跟随庄子走进死胡同,相视嘻笑起来。
上官婉儿说:“没有用处的马,将它当做装饰给人欣赏,让观众赞叹,也算一种用处。但不管怎样,装饰用马的数目,是不能太多的。”
在武太后面前,虽然身为女秘书,但毕竟还是一名侍女,上官婉儿能如此放任的嘻笑,在以前是无法想象的事。
武照说:“如果现今是太宗时代,引用炀帝的事例谏奏,此人或会得到褒奖,因为太宗的口头禅是‘朕与炀帝不同’ 。从即位之初到贞观中叶,宰相及朝臣都知道,引用炀帝的事例进谏,就会受到赏识,所以都频繁使用此类咒文。可是太宗最后终究还是听腻了炀帝的例子,发现了问题,谁再以炀帝为例来教训他,就不会有什么好脸色了。”
武照说着,脸上出现了微妙而阴冷的微笑:“太宗也是自作自受。”
上官婉儿说:“太宗时代的遗风,如今还在朝廷存在。很多官员,以之为傲。不是他们冥顽不化,而是历史的教训,潜移默化地规范了他们,他们只会做出此类谏言了。”
武照说:“这位麟台正字,前不久也上过一份表奏。他还很年轻,思想单纯,血气方刚,写出他自己认为的正义之声,不知道坏的风气已渗入心里。”
上官婉儿忽然有点为陈子昂担忧了。
一个年轻的白面书生,九品官员,勇敢地奉上拂逆天后的谏奏,万一激怒太后,就要受到贬职、流放的处罚,也许,他已经做好了心理准备?
武照评判完陈子昂的观点,又一次露出微笑:“年轻人可能不会想到如何保护自己。婉儿,这样批复吧:上次所奏,墨色浓郁。此次亦然,特予表彰。”
来俊臣传
任见 著
本书简介
任见先生所著中唐武周酷吏来俊臣的传记。
任见《来俊臣传》
目录
本书内容简介…………………………
第一章 女士们的传说………………
第二章 后宫里的“轰趴”…………
第三章 长生不老灵药………………
第四章 一发而不可收………………
第五章 前后两副肉体………………
第六章 趣味无榻之嘻………………
第七章 新婚夜抄《臣规》…………
第八章 御榻头送“颤活”…………
第九章 告密举报发飙………………
第十章 刑讯逼供猖獗………………
第十一章 来俊臣大赌博……………
第十二章 众酷吏竞作恶……………
第十三章 统治者的机谋……………
第十四章 正直臣的谏奏……………
第十五章 铁鞭铁锤匕首……………
第十六章 壹民洗脑去强……………
第十七章 年轻雄壮真好……………
第十八章 小鹿心痒体酥……………
第十九章 黑恶御民之术……………
第二十章 阖族毁灭之灾……………
第二十一章 母猪藏在地下…………
第二十二章 蠢鱼自投罗网…………
第二十三章 女婿未敢杀岳…………
第二十四章 民心呼唤好官…………
第二十五章 丛林社会法则…………
第二十六章 告密罗织奇经…………
第二十七章 女史所言不虚…………
第二十八章 公主感同身受…………
第二十九章 案件迅速膨胀…………
第三十章 刑罚层出不穷……………
第三十一章 牝鸡司晨有据…………
第三十二章 同谋魁首无证…………
第三十三章 拥立圣母神皇…………
第三十四章 终竟武周替李…………
第三十五章 恶鬼杀良冒功…………
第三十六章 淫女令人不齿…………
第三十七章 请兄入此热瓮…………
第三十八章 陛下英明睿智…………
第三十九章 伊阙夺袍另赠…………
第四十章 俊臣诈为通款……………
第四十一章 特大谋反集团…………
第四十二章 童王气概逼人…………
第四十三章 权势杀人如麻…………
第四十四章 奴婢命系刀锋…………
第四十五章 专业陷人于阱…………
第四十六章 擅长揣摩圣意…………
第四十七章 良臣遭遇群攻…………
第四十八章 孽火烧红神都…………
第四十九章 竞相告密邀宠…………
第五十章 恣意偷花窃朵……………
第五十一章 权贵放肆渔色…………
第五十二章 来魔欲海难填…………
第五十三章 杀人罪在刀子…………
第五十四章 宫廷鹤舞仙乐…………
第五十五章 谁可为朕圆梦…………
第五十六章 大势抑武兴李…………
著者任见简介…………………………
后山学派燕山小队(原京北燕山书屋)编辑
~ 1.多位北大博士推荐:任见先生的《大唐上阳》(15卷),与众不同的认识价值。
2.后山学派杨元相、鸿翎[台]、刘晋元、时勇军、李闽山、杨瑾、李意敏等诚挚推荐。
3.后山学派杨鄱阳:任见先生当年有许多思想深邃、辞采优美的散文在海外杂志和报纸发表,有待寻找和整理。
国家出版基金优秀项目《丝路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