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军,“八一勋章”代表着军人的最高荣誉,它的评选标准,授予规格以及荣誉等级等要远高于“一等功”。“八一勋章”于2017年6月创立,每五年评选一次,至今已进行两次评选,累计授予人数仅十余人。
被授予““八一勋章””的十余人中,有军队高级以及技术型干部,也有航天英雄等,他们在各自的领域专业中做出突出贡献。除此之外,还有2名基层战士也获此殊荣,他们分别是谁,做出了哪些突出贡献呢?
火箭军某部技术营测试一连原控制技师王忠心是“八一勋章”的获得者,他是当之无愧的“火箭军兵王”,从一名普普通通的战士成长为优秀的技术人才。
王忠心是安徽人,因家境贫困10岁才上学读书,1986年初中毕业后选择参军,过硬的身体素质,让他从中脱颖而出,在二炮某部队服役。在部队,王忠心努力训练,被组织重点培养,进入某士官学校学习发动机专业,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后转岗到技术营测控专业岗位。
在部队,王忠心的技术过硬,解决了许多难题。1999年,按照规定,已经服役多年的王忠心转业,在老家找到一份不错的工作。同年,军中士官制度改革,部队需要像王忠心这样的人才,再次入伍。
身为一名技术人员,王忠心为部队解决了许许多多的实际问题,2004年,所部的战略导弹需要进行整修,在最后的测试阶段出现了跳闸鼓掌,期间多部门技术人员经过几天的排查都没有找到原因。如果鼓掌不排除,价值过亿的导弹整修计划就破产了,关键时刻,还是技术学员的王忠心很是细心,认为可能是插头型号等出现了问题。
王忠心的建议,给在场专家提供了一个正确的思路,随后对数以千计的电缆插头进行排查,最终完美解决了这个问题。在部队中,王忠心实操技术过硬,能够熟练掌握操作三种型号的导弹武和19个导弹测控岗位,执行数十次重大的军事任务,期间所有操作零失误,超强的稳定性,有了导弹“兵王”之称。
通过多年的学习和实践,王忠心把理论和操作结合,参与编写了《导弹概述》等二十余本教程。当班长的二十五年里,王忠心以淳朴的语言,真实的感受和具体的方法,让学员们受益匪浅。
王忠心是技术出身,通过授课等方式,将满身的技术毫无保留的传授出去,培养了三百多名优秀学员,有不少学员走上旅团级领导岗位。2013年,王忠心以基层军人代表的身份获得最高层领导的接见,对他寄予很高的评价。
2017年7月,王忠心因达到最高服役年限30年被批准退伍,同年被授予“八一勋章”,获此殊荣当之无愧。退休后,王忠心积极宣传国防教育,参加公益捐助活动,将自己十万慰问金捐给贫困学生,做了许多有意义的事情。
除王忠心外,杜富国成为第二名被授予“八一勋章”的战士,同样做了了不起的事情。
杜富国是贵州遵义人,2010年参军入伍,在部队刻苦训练。2015年,杜富国不怕危险,主动申请进扫雷部队,成为一名扫雷战士。
在实战中,扫雷是一项极其危险的工作,需要十分专业的技术,稍不留神就会牺牲。加入扫雷部队后,杜富国刻苦掌握了多种扫雷方法,三年内累计进雷场一千余次,排除地雷和爆炸物两千余枚,技术强素质过硬,担任扫雷大队某分队组长。
2018年10月,扫雷大队在云南省麻粟坡县某雷场进行扫雷作业,组长杜富国和战士艾岩在搜寻时发现一颗量大,危险性极高的手榴弹,下面可能是一个雷窝。
杜富国向上级报告后,让战士艾岩往后退,然后按照作业规程小心翼翼清除弹体周围的浮土。很快,“轰”的一声,弹体爆炸了,杜富国下意识把战友艾岩推开,自己被飞来的弹片炸成了一个血人,防护服也炸烂了。
在面临危险时刻,杜富国首先想到的是战友,正是他舍身的那一挡一推,两三米外的艾岩仅受皮外伤,非常幸运。经过抢救,杜富国虽然保住了性命,却失去了双手和双眼,那一年他年仅27岁,突如其来的打击,对于一个年轻小伙子来说肯定是难以接受的现实。
对于一名战士来说,失去双手和双眼的打击有多大,肯定是超乎想象的。当这个残酷的现实摆在杜富国面前时,他表现得非常坚强,平静地对众人说:“请给我一点时间。”
原本医院担心杜富国心理会出现问题,专门找来专业人员进行疏导,没多久就发现他积极参与康复训练,与医护人员聊天,比大家想象的还要坚强。面对荣誉,杜富国非常谦虚得说:“荣誉是属于整个扫雷大队所有扫雷兵的,我只是其中的一个代表。”
2022年,杜富国被授予“八一勋章”,如今他用实际行动助力麻栗坡县的脱贫工作的同时,通过演讲等方式,给全国失去光明的孩子带去力量和希望,用自己的事迹鼓励更多年轻人奋勇前行,努力拼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