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许世友长子许光的四个孩子中,小女儿的名字到底叫什么?外界有说是“许道河”。

有相关不实书籍这样写:“许世友到南京军区以后,许光带着三个孩子去看望他。许世友要给孙子、孙女们起名字:‘老大叫道昆,老二叫道仑,大丫头叫道江,在家里的小丫头叫道河’。”

许世友说:“兄妹四人的名字连起来就是‘昆仑江河’。意在像昆仑山一样坚强,像江河的水一样永不歇脚。”孩子们听后,连连叫着:“好,好。”



但许光的小女儿后来说:“我们四个的名字确实都是爷爷取的,名字最后一个字合起来是‘昆仑江海’。我从来没有使用过‘许道河’这个名字,可在一些小报上,却出现了这个名字,这些是错误的。”

关于爷爷许世友、父亲许光的故事,许道海是非常了解的。许世友有七个孩子,与他生活习惯最为相似的,当属在老家生活和工作的长子许光。

许光是许世友和原配所生,从小在农村长大。1929年出生,直到1948年才和父亲相见。

许光以前没条件读书,许世友决定先送他学习,然后进部队锻炼。许光到海军以后,从海军北海舰队战士做起,一直干到了舰长。依着他的资历和干劲,以后肯定还会升迁。

但为了替父亲尽孝,许光放弃“光鲜”的部队工作,选择转业回老家担任县领导职务。

平日里,每逢重要节日,许光都会带着妻儿到南京看望父亲。许世友退居二线后,过上了田园生活。他曾写诗,描述自己的状态:“……退(离)休不发愁,田园晒日头。养鸡又种菜,打猎交朋友……”



1981年,许道海跟着父母来看望爷爷。只见许世友在家里用一个盛过油的罐子,做了个小火锅,里面煮着萝卜、羊肉。大家都惊呆了,谁也没听过有哪个首长用这东西烧饭吃。

许光问:“爸爸,你的炊事员呢?”许世友摆摆手说:“他们不会弄。这些东西很好吃,在老家只有过年才能吃上这样的菜!”

许光一家要走的时候,许世友让警卫员扛来一麻袋山薯。原来,许世友早把鲜花盛开的院子,搞成了“农家乐”。许光看后无奈摇摇头,这么沉的东西他怎么搬回去?

许光说:“爸爸,家里卖的很便宜,3分5一斤。”许世友听后摆摆手,然后又让警卫员搞来一坛自己腌的咸菜,让许光拿走。

许光的孩子们回忆,每次走的时候,爷爷都会让父亲带东西。另外,爷爷也会用节省下来的工资,接济父亲。

在许光的家里,很少讲其他亲属的事情。许道海所了解的并不多,据她讲述,直到1993年,除了父亲外,爷爷的其他6个孩子中,她只在爷爷的葬礼上,见到了叔叔许援朝。



许世友和后来的夫人田普生育了“许丽、许建军、许桑园、许华山、许援朝、田小兵”6个孩子。关于长辈们名字的来由,许道海是清楚的。长女生于经夫山下,当时许世友大胜归来,看到女儿后,亲昵得不得了。

许世友说:“就叫许经夫吧。蛮有味的。”按照出生地点命名,很像黄宏和宋丹丹演的小品《超生游击队》,什么“少林寺”、“吐鲁番”,根本不像女孩的名字。

长女工作以后,发现名字不好听,于是就改了名。

还有小女儿,出生于1953年。当时的社会背景是,国家开始了大规模的经济建设。许世友琢磨良久,给孩子取名“许经建”。等到特殊年代时,许经建要到部队当兵了。

于是,小女儿就随了母姓。据悉,这个名字是许世友的夫人田普想的。

话说,虽然田普不是许光的生母,但她对许光一家是非常好的。每次许光一家要来之前,田普就开始攒肉票。对于田普这个“后奶奶”,许光一家都非常尊重。

许世友去世后,田普去了北京生活。许光嘱咐长女放假的时候,要去看望奶奶。这份没有血缘关系的祖孙情,令人感动!



许光把孩子们都教育得很好,非常孝顺。关于他们的工作情况,只有90年代的记录。老大许道昆,于1961年出生,担任县新集派出所户籍警,老大媳妇黄霞,于1966年出生,在县邮电局工作。

老二许道仑,于1964年出生,县工商银行职员,老二媳妇刘志荣,于1969年出生,暂辞职在家。

长女许道江,于1966年出生,在北京二炮司令部门诊部工作。长女婿倪新国,于1964年出生,任二炮司令部参谋。

许道海,于1968年出生,信阳师范毕业后分配在县城关中学教书。许道海曾说,她的经历非常简单,在她的计划中,也是想要当老师一直干到退休。

说起来,四个孩子里,后来成就最高的,当属许道江。许道江从后勤卫生部助理员,一步步的当上了部长。2016年,许道江北任命为火箭军卫生局局长,授大校军衔。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