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鲜枇杷!别看小,很甜的!”
“来来来,看看我家的枇杷,早上刚刚摘下来的!”
这几天大杭州的大街小巷和朋友圈,最火爆的水果当属枇杷,这是5月大杭州吃货们最牵挂的那一口鲜甜。
杭州市农业农村局工作人员介绍说,杭州全市目前枇杷种植面积达5万亩,产量近2万吨,临平、淳安、建德、余杭四大主产区撑起了“甜蜜江山”:临平1.7万亩稳居C位,淳安1.5万亩紧随其后,建德8000亩、余杭2500亩的规模也不容小觑。还有富阳、桐庐的山间地头,也有不少地方种着让人口水直流的它。
塘栖一带典型的江南水乡,非常有利于枇杷的生长。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塘栖枇杷”范围包含临平塘栖镇27个行政村和崇贤街道9个行政村,余杭仁和街道13个行政村,产区西起仁和街道奉口村界,东至塘栖镇孤林村界,南起崇贤街道向阳村界,北至塘栖镇邵家坝村界。
“去年冬天老天爷照顾,头花虽冻坏了,二三花却‘争气’得很,今年是枇杷丰产年。” 市农业农村局工作人员分析,“今年枇杷生长期间雨水偏少,果子集体‘缩水’,却把糖分 ‘熬’ 得更足了,更甜了。”
塘栖枇杷:
今年有了“电子身份证”
“塘栖枇杷5月中旬上市!”在塘栖镇,随处可见这个红色条幅。作为中国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这里的万亩枇杷正迎来高光时刻。
走进塘栖第二幼儿园南侧的集中销售区,近80个经营户摊位上,金黄的枇杷堆成了小山。
杭城马先生每年都要驱车前来购买,300元的枇杷刚搬上车,他就惦记着家里人尝鲜的场景:“这里的白沙枇杷,果肉软得像蜜一样,放坏了都舍不得扔!”
来自嘉兴的高大姐更干脆,带着闺蜜团一口气买了50斤:“产地直供就是不一样,新鲜度和口感绝了,鲜甜鲜甜的!”
塘栖枇杷有不少讲究。按果肉颜色分,白沙更甜,红沙酸甜适中;按生长位置看,河边、水塘边的果树总是率先成熟。
从5月14日塘栖镇发布塘栖枇杷采摘指数来看:宏磻区块、丁河区块、超山区块采摘指数4颗星,成熟度80%;塘北塘南区块采摘指数2颗星,成熟度50%。这个周末一定是更好吃。
塘栖镇社区治理与农业发展服务中心副主任马正荣说,整个塘栖片区预计今年产量超5000吨,整体采摘时间从5月中旬持续至6月初。
“至于今年的价格,总体与去年不相上下:根据个头与口感分级,品质好的软条白沙价格在20元/斤以上,普通硬条白沙价格在15到20元/斤不等,红毛丫头、大红袍则更便宜些,一斤卖8到10元/斤。”
最让人惊喜的是每箱枇杷的 “电子身份证”,扫码就能看到它来自哪棵树、哪天摘的,这份 “透明感” 让上海游客张女士直呼“买得安心”。
每箱塘栖枇杷都有了专属二维码!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今年在塘栖村还能乘着小火车采摘枇杷哦。
塘栖枇杷集中销售区(塘栖第二幼儿园南侧)场地功能划分
塘栖枇杷集中销售区(塘栖第二幼儿园南侧)
场地功能划分
此外
各村设置的14个塘栖枇杷销售点
也将陆续开放
集中销售区以及14个村级销售点
可输入以下图中地址进行导航
塘栖枇杷采摘点推荐
枇杷该怎么挑选?
看大小
同一枇杷品种中尽量选择中等大小规格的枇杷。
看颜色
选择果皮表面呈略泛光泽的金黄色、茸毛完整、表皮上有芝麻斑点的枇杷。
看果形
味道鲜甜的枇杷一般果形端正呈圆形且底部形状为五角形,而果实底部聚集为一点的枇杷一般味淡汁少。
体验完采摘
是不是肚子有点饿了
这些农家乐欢迎你的到来
鲜美的农家菜正适合填饱饥肠辘辘的肚子
不舍得离开也可以在民宿住下
一起感受塘栖的夜
千岛湖枇杷:
走的是精品晚熟路线
“mi甜!(淳安土话,形容很甜的意思。)”千岛湖枇杷这几天也零星开吃了。
说起它的特色就是:别的地方枇杷都快“退役”了,千岛湖的枇杷却还在树上偷偷“养膘”。
这到底咋回事?村里资深果农老叶直接唾沫星子乱飞开启“炫夸模式——
咱千岛湖的山山水水就是底气”。枇杷树扎根在湖畔群山间,白天被阳光温柔抚摸,晚上又裹着湖面飘来的清凉入眠,昼夜温差拉满,糖分疯狂积累。
别的枇杷是“速成班”毕业,咱们千岛湖枇杷走的是精品路线,晚熟,一般要5月下旬开始陆续上市。
千岛湖的生态环境就像一个天然“滤镜”,让这里的枇杷自带“美颜特效”:果大如乒乓球,含糖量比普通枇杷高2%-5%,皮薄得能透光,咬一口就像喝了一口枇杷汁。
千岛湖枇杷主要分布在茂畈村、屏湖村、青溪村、井塘村等近湖林地。
“千岛湖镇青溪村是农业农村部第一批命名的‘一村一品’水果特色村,是名副其实的花海果宿村;屏湖村的湖畔种着1970亩枇杷,采用生物防控病虫害和套袋技术,枇杷皮薄肉嫩、口感细腻,单颗重达50克;汪宅村是全国文明村、浙江省绿色村庄,村内有独特的屏风岩风景区,还种植了5042亩高山云雾枇杷……”
为了种出高品质枇杷,淳安县专门请来国家级果蔬专家成立“淳果院”,从种植到管理全程把关。如果你想沉浸式体验采摘,不妨到阳山农庄或金峰茅坪合作社,坐着快艇上岛,在湖光山色中摘下一颗金黄的果实,感受“山水间的甜蜜暴击”。
划重点:白枇杷20元/斤,红枇杷12-15元/斤。
大洋枇杷:
枇杷中的“优等生”
“危险甜!(建德土话,非常甜的意思。)”在建德人的朋友圈里,五月的“顶流”非大洋建南枇杷莫属。
这可是负有盛名的建德水果名品!1997年,大洋镇建南村章家自然村就有了枇杷交易市场。自市场建成以来,村民种植枇杷及其他水果的积极性越来越大,品种主要有“白沙”白枇杷和“大红袍”红枇杷两种。
在大洋镇建南村的4000多亩枇杷园里,软条白沙和大红袍挤弯了枝头,摘下一颗咬开,汁水“滋”地喷出来,清甜的汁水瞬间在口中炸开,尝鲜的小伙伴们纷纷点赞:“甜中带酸,一口爆汁!”
建南枇杷的出名,靠的是“内外兼修”。这里的白枇杷不仅颗粒饱满、糖度高,还有止咳润喉的功效,是枇杷中的“优等生”。
据了解,大洋镇建南村的枇杷今年产量约25万斤。现已进入成熟采摘期,预计整个采摘期可延续到5月底。根据个头大小及品种,黄枇杷和白枇杷价格在每斤10-30元不等,采摘同价。
如果你想体验采摘乐趣,不妨到麻车村老鹰岩果园,那里的白枇杷也深受的喜爱。
除了采摘,周边的章燮故居、金珠殿、王氏宗祠、章氏新厅、章燮学堂等等也可以参观逛逛。
仁和枇杷:
百岁“枇杷王”枝繁叶茂
余杭枇杷,主要生长在仁和,也叫仁和枇杷,主要分布在东塘、三白潭、葛墩、渔公桥等东北片区村庄。它也属于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塘栖枇杷”范围。
驱车进入余杭仁和东塘地界,路边的枇杷小摊就像金色的标点,标点着这条“甜蜜之路”。
在黄家墩,近百岁的“枇杷王”依然枝繁叶茂:它高9米,胸围135厘米,平均冠幅10.85米。
农艺师唐红钱抚摸着碗口粗的树干感慨:“这棵树最高产时摘了600多斤果子,它可是仁和枇杷1400多年历史的活见证。”
唐红钱解释道,仁和的枇杷能成为“主力”,全靠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临水而种的枇杷树,冬天有水汽当“天然空调”抗冻,夏天有微风调节温度;pH值5.5-6.5的中性土壤,更是让枇杷的甜度达到了“天花板”。。
更让人惊叹的是这里的 “科研甜”:辰语农场的“冰蜜”枇杷,糖度高达 28.9,比普通枇杷甜一倍,去年还拿下了长三角金奖。
为了让这份“五月甜”走向全国,仁和人设计了带水乡图案的文化礼盒,搭上顺丰冷链,12小时就能从枝头到达新疆、内蒙古等地食客的舌尖。“以前挑着扁担卖,现在手机下单卖全国!” 辰语农场主计杭华说。
下一步,仁和还打算围绕枇杷花蜜、枇杷花茶、枇杷入菜等方向,开发更多“从枝头到舌尖”的产品。
今年仁和枇杷5月15日开摘,精品果每斤30元左右,普通果20元/斤左右。
仁和枇杷基地的采摘点
除了订购、采摘等,仁和街道联合普宁七味共富工坊特开通了线上订购的通道。
记者 王夏琴 见习记者 丁家诚
摄影 周涛 林叶杨
通讯员 柴媛媛 庞佳玲
部分图片来源:余杭发布、塘栖好地方、临平城管、淳安发布、建德发布、千岛湖品牌农品馆
我们大杭州新媒体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