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语

行政诉讼是公民权利与公权利对话的桥梁,为让行政诉讼从“纸面条文”走向“生动实践”,泰州医药高新区法院打造“庭庭寓理”专栏,以巡回审判为纽带,让每一场“民告官”案件的审理,都成为对依法行政的监督、对公平正义的诠释,更是对法治信仰的播种。

本专栏精选涉企执法、民生保障、征地搬迁等具有典型意义、社会关切的行政案件开展巡回审判,通过巡回审理、执法人员观摩、执法座谈讲堂等形式,以庭审直击行政执法争议、让庭审现场成为执法课堂、在释法讲堂统一执法和裁判尺度。我们期待,每一次庭审的槌声,不仅是定分止争的终点,更是凝聚法治共识的起点。

在“5·19中国旅游日”到来之际,泰州医药高新区法院在泰州市凤城河景区旅游巡回审判法庭公开开庭审理了一起个人涉嫌非法经营旅行社业务行政处罚案件,积极发挥司法机关在规范旅游市场、引领行业健康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旁听观摩:以案释法,直观展现法治力量


上午9时,市文广旅局、各市(区)文旅部门、文化市场综合执法队伍、旅行社协会、导游协会以及市民群众代表等三十余人齐聚凤城河景区旅游巡回审判法庭,共同旁听该起典型案件的审理。

该案中,行政处罚机关兴化市文体广电和旅游局认定:原告王某在未获得旅行社授权或委托的情况下,以个人身份承接47名游客的“泰国7日游”包价旅游服务,该局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第九十五条的规定,对王某处以1万元罚款。

王某以其非旅游活动承接者,且相关情形符合“首违不罚”“无过错不罚”为由,提起行政诉讼要求撤销案涉行政处罚决定。



庭审中,法官在听取原、被告双方的诉辩意见后,对案件基础事实进行了归纳、总结,双方无异议。在此基础上,法官引导原、被告围绕原告行为定性与量罚是否适当的争议焦点,组织双方进行了举证、质证和法庭辩论。法庭通过严谨的司法审查,厘清了案件事实和法律适用问题,为在场旁听者提供了一堂生动的法治课。

案件点评:服务大局,深入释法明理


庭审结束后,承办法官进行了精彩的案件点评。法官指出,行政机关坚持依法行政、柔性执法,减少执法活动对民营企业的不当影响和干预,但经营主体也要确保合法经营,不能突破法律底线。针对消费者出游需求,法官特别提醒广大市民尤其是老年人,选择包价旅游时应选择正规旅行社,通过订立旅游服务合同,确定旅游线路、项目、费用、风险承担和违约责任等,有效预防旅游争议发生,保障旅游者的合法权益。

通过严谨的法律分析和深入浅出的释法说理,法官帮助旁听者清晰理解了未经许可经营旅行社业务的违法性质及社会危害:不仅扰乱市场秩序,引发旅游争议,还可能给旅游者权益带来严重风险。此次活动将司法审判转化为生动的法治课堂,增强了与会人员对法律的理解,进一步强化了依法治旅的共识和震慑效应。

与会的行政执法人员表示,通过案例教学将法律条文与执法实践紧密结合,不仅深化了对法律法规的理解,也为日常执法工作提供了更科学、规范的工具和思路。

法治引领:构建和谐旅游新秩序

此次旅游巡回审判活动意义深远,为构建旅游市场新秩序贡献了司法力量:

一是发挥法治示范引领作用。通过公开审理旅游行政诉讼案件,直观展示了司法审查对行政执法的监督作用,向社会传递了依法规范旅游市场的鲜明信号。这种司法公开不仅增强了执法的威慑力,也提升了行政执法的公信力,形成了良好的法治示范效应。

二是促进多元共治格局形成。活动吸引了行政部门、执法队伍、行业协会、旅行社和普通市民等多个主体参与,打造了"司法+行政+行业+公众"的多元融合模式,这种全方位共治格局有利于形成监管合力,促进各主体间信息共享和协同配合,提高旅游市场治理的整体效能,构建“学法、普法、执法、司法”的法律运行全链条。

三是推动法治文化与旅游文化融合。将法庭设在景区,将法治宣传融入旅游节,是法治文化与旅游文化的创新融合,让法治教育更加生动有趣、更易被公众接受。这种融合有助于在全社会培育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围,使法治成为旅游发展的内生动力。

未来,医药高新区法院将持续探索以司法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创新路径,通过常态化开展旅游巡回审判与法治讲座活动,推动建立健全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助力构建“法治引领、部门协同、行业自律、公众参与”的旅游市场治理新格局,为建设法治泰州、打造旅游强市贡献司法智慧和力量。

供稿|肖云璐

编辑|周文俊

校对|王 萌

审核|李剑峰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