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讯(记者行海洋)在民法典颁布五周年之际,5月16日,最高人民检察院以“‘典’亮生活 守护美好”为主题,举办检察开放日活动。活动现场,最高检发布了第四批贯彻实施民法典典型案例。
该批典型案例共6件,涉及民法典总则编、物权编、合同编、人格权编、婚姻家庭编、侵权编等6编内容,阐释了离婚经济补偿、监护制度、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建设工程领域涉人身损害赔偿、赡养抚养、姓名权保护等法律问题。
例如,在刘某珍与康某卿离婚纠纷再审检察建议案中,刘某珍虽承担较多抚育子女等家庭义务,但因不易举证,在离婚诉讼中未能获得经济补偿。检察机关通过调查核实,认定刘某珍独自抚养其子至成年,通过向法院制发再审检察建议予以监督,依法保护刘某珍获得经济补偿的权利。
在检察官讲述办案故事环节,湖北省荆门市检察院检察干警刘于宏讲述的《民法典第1088条》,同样涉及一起推动民法典关于离婚经济补偿制度贯彻落实的离婚纠纷案。
检察干警讲述办案故事。最高检供图
在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张家港市南丰镇永联村党委书记吴惠芳看来,这个案例的价值在于促使我们重新审视家庭劳动的社会价值。“这个案例告诉我们,负担较多家庭义务的家庭主妇,在离婚时有权向另一方请求补偿,另一方应当给予补偿。这彰显了民法典保护弱势群体、弘扬社会正能量的立法精神。”
在开放日活动中,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政法大学的40余名师生代表,民商事法律专家学者,以及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一起参观了最高检检委会会议室、检史陈列室和案件管理中心。
代表委员、师生代表参观检史陈列室。最高检供图
“没想到像聂树斌案这样改写当事人命运的司法纠错程序,正是从这里启动的。”清华大学法学院硕士研究生罗璇在参观检委会会议室后感慨道,这里的每个细节都彰显着司法的严谨与温度,也让自己对法治实践有了更真切的认识。
最高检常务副检察长童建明表示,民法典是一部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基础性法律,也是“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和民事权利的宣言书、保障书。五年来,检察机关依法加强民事诉讼监督,会同人民法院完善民事再审检察建议案件办理机制,协同健全虚假诉讼常态化惩治和预防机制,部署加强涉民事终结本次执行程序监督活动。贯彻实施民法典是一项系统工程和长期任务,检察机关将持续依法履行法律监督职责,保障民法典统一正确实施。
编辑 刘梦婕
校对 张彦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