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关注怀化
近期,多地新冠阳性率呈现明显上升趋势,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数据揭秘:
新冠阳性率攀升,地域差异初显
中国疾控中心于5月8日发布的2025年4月全国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哨点监测情况,清晰地反映出当前呼吸道疾病的传播态势。在3月31日至5月4日的监测期内,门急诊流感样病例中的新冠阳性率出现了明显的增长,从7.5%一路飙升至16.2%,增幅超过一倍;住院严重急性呼吸道感染病例中的新冠阳性率同样不容小觑,由3.3%提高到了6.3%。
从地域分布来看,我国南方省份的新冠阳性率相对北方省份略高一些,这或许与南方的气候、人口密度以及人员流动特点等因素有关。不过,值得欣慰的是,部分阳性率上升较早的省份,其疫情增幅已经逐渐趋于平缓。
南方省份包括: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湖北、湖南、广东、广西、海南、重庆、四川、贵州和云南。
北方省份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山东、河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多病毒共存:
鼻病毒、副流感病毒等亦需警惕
除了新冠病毒这个“主角”之外,鼻病毒、副流感病毒、肠道病毒和呼吸道合胞病毒等也在当前呼吸道样本监测中频繁“亮相”,成为较为常见的主要病毒。
监测数据表明,鼻病毒检测阳性率处于平台波动状态,主要影响人群为14岁及以下的儿童群体,这可能与儿童的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成熟、抵抗力相对较弱有关。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检测阳性率则呈现出下降趋势,但在0 - 4岁病例组中,这两种病毒的阳性率仍然处于较高水平。
第14周—18周呼吸道样本病原体核酸检测阳性率(%)
第18周呼吸道样本主要病原体核酸检测阳性率年龄组差异
多地疾控发声:
保持良好习惯,做好个人防护
多地疾控中心也在5月发布的健康提示中着重强调,需要密切关注新冠病毒感染疫情的发展态势。例如,郑州疾控中心提醒广大市民,随着5月气温的逐渐升高以及降水的增加,各类病原体进入了活跃期,传染病传播的风险显著增高。市民需要重点防范新冠病毒感染等传染病,做好个人防护措施,如勤洗手、多通风、保持社交距离等。香港卫生防护中心提醒,高危人士如本身有健康问题或免疫力低的人士,应采取额外保护措施,可以考虑接种疫苗,以增强自身的抵抗力。
防护指南
轻松五步走
第一步:个人防护
在商场、地铁、医院等人从众的场所,建议戴上口罩,隔绝病毒。
第二步:保持社交距离
少去人挤人的地方,外出时与他人保持1米的社交距离。
第三步:通风换气
室内场所早晚各通风半小时,让病毒没地方藏身。
第四步:健康生活小习惯
均衡饮食:多吃肉蛋奶,搭配鲜果蔬,适量补充维生素和微量元素,提高机体免疫力。
规律作息:每天保证7-8小时睡眠,别熬夜追剧到天亮!
适度运动:每天适度运动30分钟,让身体活力满满。(注:康复期别剧烈运动哦)
回家洗手:外出回家后用洗手液洗手,细菌病毒全拜拜。
第五步:健康监测
如果身边的人出现发烧咳嗽,建议做好自我健康监测,因为你很可能会被感染。如果身体出现异常别硬撑,及时看医生!
如果出现发热、咽痛、肌肉酸痛等新冠症状,别害怕!目前新冠的重症率很低,及时就诊,早期用药,疗效显著!治疗期间多喝水,保证营养,保持好心情,就是最好的“自愈神器”。
感染新冠后建议居家休息
如果期间非要出门
记得戴上口罩
防止传染给他人
新闻
多看点
新冠感染再抬头?专家:预计持续6—8周
新冠感染小高峰又来了吗?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感染内科副主任彭劼称,这段时间门诊有呼吸道症状的患者人数呈现上升趋势,其中新冠阳性患者的绝对数量有所增加。从目前临床数据来看,这一轮新冠感染是人们体内抗体水平下降后的自然现象,感染者症状更轻,但一些免疫力低下患者仍需警惕,如60岁以上老人、有基础病等,建议市民外出时佩戴口罩,避免交叉感染。
媒体:目前发热门诊监测数据情况如何?
彭劼:初夏是呼吸道传染病的流行季节,在门诊中,有呼吸道症状如咽痛、咳嗽的患者数量增多,其中有一些是感染了流感病毒,有些人是感染了新冠病毒。
媒体:感染新冠病毒的人多吗?
彭劼:从医院门诊监测数据来看,3月份新冠阳性检出率约为7%—8%,4月份升至15%左右,5月份进一步上升到20%—30%。虽然就诊总人数变化不大,但新冠阳性患者的绝对数量确实在增加。这与官方公布数据一致。最新报告显示,4月全省新冠感染发病数达23188例,较3月(3548例)环比增幅超五倍。
媒体:为何这一次新冠感染会出现?
彭劼:上一次新冠的小高峰发生在2024年7—10月,距今已过去半年,随着人们抗体水平的降低或消失,新一波感染就有可能发生,因此,此波发病属疾病的自然现象。
媒体:未来,新冠病毒是否与流感病毒一样,出现季节性特征?
彭劼:新冠病毒发病的波动现象,与流感病毒不同,气候对新冠病毒传播的影响相对较小,其未显示出明显的季节性差异。
媒体:这一轮新冠病毒感染者症状有什么特点?
彭劼:一方面,免疫逃逸更强:之前阳过或者打过疫苗的,也可能再次感染;另一方面,症状更像感冒:嗓子痛、低烧、咳嗽或根本没症状,容易被忽视。总之,当前感染新冠的患者,症状与之前相比没有明显变化,需要住院的重症患者也很少。
媒体:症状更轻,是否可以掉以轻心?
彭劼:很多人都认为新冠已更“像一场感冒”,就对此不重视,甚至是掉以轻心。但我们还需要警惕新冠病毒的威力,一方面它可能影响你更长时间的体力和恢复;另一方面也可能在你不经意中传染给家中体弱的老人、孩子或慢性病人,带来严重后果。
媒体:在这一次波动疫情中,哪些是高风险人群?
彭劼:主要是有三类人,分别是60岁以上老人、有基础病(糖尿病、高血压、慢阻肺、肿瘤等)以及是免疫力低下者(如肿瘤放化疗期、器官移植患者)。
媒体:感染新冠病毒,一定要用特效药吗?
彭劼:确诊新冠后尽早使用抗病毒药物,可显著缩短病程。抗病毒药物在感染早期使用效果最佳,能有效抑制病毒复制,缩短病程,降低重症风险。从临床观察来看,它的副作用较小,安全性良好。抗新冠病毒特效药,在医疗机构的供应是充足的。如果不服用特效药,对症治疗也可缓解症状。
媒体:这一次波峰疫情,预计什么时候会过去?
彭劼:这一次疫情应该不会持续太久。预计感染高峰预计在5月下旬前后达到顶点,整体持续6~8周。但最终以疾控部门的权威判断为准。
来源 | 四川疾控、中疾控官网、丁香医生、南方+等
求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