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北京5月16日电 (记者鲍聪颖)5月15日,“遇见丰台·众汇京彩”——北京10号线“青创村”创新发布在玉泉营街道纪家庙双创产业园举办,记者从发布会上获悉,丰台区积极打造北京-雄安人才科创走廊先行示范区,加快京津冀人才协同发展,通过政策支持、政务服务、资金扶持、场景赋能、人才保障等多方面措施,打造站城融合创新生态圈,推动创新创业与城市更新有机融合,书写“城市与青年共成长”的崭新篇章。
提供超20万平方米高品质产业空间
从地铁10号线纪家庙站D口出来,向西而行,仿佛步入一个奇幻小镇,沿途是老旧厂房变身的纪家庙双创产业园、花乡青旅科创园、10号线创意公园三大“青创”园区。在丰台,一个以地铁“黄金环线”10号线为纽带的青年创新创业生态圈正在玉泉营地区强势崛起。
纪家庙双创产业园功能配套体系涵盖办公、生活、文化、交通、产业孵化等多个维度,为企业提供精准、专业的服务。
作为京雄协同发展的重要节点,北京10号线“青创村”在纪家庙村落地成长,形成良好的创新创业社群生态。作为北京“最繁忙”的地铁线路之一,10号线链接草桥站的R1线与雄安新区实现轨道交通直联,形成产业协同廊道;同时又串联起中关村、丽泽和国贸,助力京雄创新要素的高效流动与深度融合,为京雄两地青年人才创新创业提供全链条服务支撑。
10号线创意公园总经理陈杰发布园区创新创业环境、为企服务生态等优质条件。
“青创村”的发展优势还体现在得天独厚的人才资源上。周边有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等高校资源,构成天然的“人才蓄水池”。为充分挖掘人才潜力,更好地服务青年创新创业,玉泉营街道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搭建平台、整合资源吸引各类企业落户。通过“服务管家+服务包”机制,走访企业超1600家,借助“村AI+”科技赛事等创新模式,推动3个优质项目落地,为区域注入AI新动能。
“结合街道自身空间资源、场景需求和产业生态,我们因地制宜建设站城融合创新生态圈,精准对接科技、资金、文化等资源要素,推动科技创新、产业焕新、城市更新。”玉泉营街道办事处副主任赵越表示。
在政策的支撑下,玉泉营街道以北京10号线“青创村”蓬勃发展为动力,不断推动辖区招商引资,优质企业纷纷落户街道。今年前4个月,街道净增企业1692户,留区税收同比增长24.3%。
“一村多园”开放链接协同共生
顺着白色的老式砖房,走过铺满“紫藤花”的房子,就来到了瓦特曼所在的纪家庙双创产业园,园区由上世纪80年代旧厂房改造而成,功能配套体系涵盖办公、生活、文化、交通、产业孵化等多个维度,园内成立“新动丰台”赋能中心,为企业提供精准、专业的服务,以“工业遗存+现代LOFT”为特色,吸引企业入驻超100家,其中瞪羚企业1家,国高新企业12家,专精特新企业3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家。
园区企业瓦特曼是一家以“AI+机器人”应用赋能国家基础工业产业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公司首席财务官崔静现场展示“钢包热修无人化机器人集群”的应用情况,简单来说,就是机器替代人进行作业,消除传统冶金安全隐患。这是瓦特曼研发的国际首创产品,已经在国内头部钢铁企业落地。
花乡青旅科创园依托谷仓智能硬件孵化器行业领先优势,构建覆盖企业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的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
“一村多园”以点带线、以线连面,形成了全域创新的良好生态系统。比如,纪家庙双创产业园以“全要素孵化+全周期培育”为核心运营理念,专注扶持初创及成长型企业;10号线创意公园聚焦成熟期企业定制化需求,打造专业化产业承载平台;花乡青旅科创园依托谷仓智能硬件孵化器行业领先优势,构建覆盖企业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的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形成梯度互补、错位发展的产业服务矩阵。
据了解,丰台区突出产城融合生态圈建设,鼓励街镇因地制宜打造一批产业、居住、生活、公共服务等街区组团,与重点功能区实现功能互补、分工协作、错位发展,谋划布局天坛智能医工产业园、石榴中心文化创意产业园等一批“小而精、小而美”的特色产业园区、创业社区,发展动能更加强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