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5日,北京金石博物馆在2周年来临之际,举办了年度重磅展览——“印玺仪轨”宝玺展。展览以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精心复刻的“大清受命之宝”“皇帝之宝”“皇帝奉天之宝”“广运之宝”四方宝玺为核心,结合沉浸式展陈的创新方式,全方位呈现清代皇家印玺的历史价值与文化内涵,展览将持续至2025年8月底。


“皇帝之宝”作为清代使用最频繁的宝玺,因其在科举制度中的特殊作用备受关注。这方宝玺用于科举考试中进士提名、颁发诏书的权威象征。据史料记载,清代金榜需加盖“皇帝之宝”,以昭示皇帝对人才选拔的最终认可,以及彰显金榜的权威性与合法性。


“金榜题名”作为中国科举文化的核心符号,其历史可追溯至隋朝。清代金榜分为大、小金榜,大金榜加盖“皇帝之宝”后张挂于长安门,昭示天下;小金榜则作为副本呈送皇帝御览。以光绪二十年殿试大金榜为例,其长近二十米,宽近一米,满汉双文合璧的文字布局,成为皇权与文化双重权威的物质载体。2005年,清代金榜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名录》,进一步凸显其国际文化价值。


展览同期联合举办的宝玺主题文创市集,成为了文化消费的新热点。市集汇聚了保利石文化、荣宝斋教育、北京邮政、巨豆文创、末古古、北平汇、绮纹首饰、著定、木山石、用涉大川等品牌,推出的文创产品包括御玺雕刻印章、二十五宝玺明信片、“奉天承运、金榜题名”笔记本、二十五宝玺折页册、《宝玺衍生系列——印文拓印挂画》、“皇帝之宝”鼠标垫以及山海经、三星古蜀、永乐宫各类IP文创产品等。

在“印玺仪轨”宝玺展现场,充满巧思的互动体验与文化活动成为吸引游客的“流量密码”。博物馆中以山海经、红墙碧瓦为设计灵感设计的多处打卡墙,成为了观众镜头里的“网红打卡地”。除此之外,游客还可在户外“御玺密码”游戏互动区进行投壶体验。

而“金榜题名”送阆中活动则触动了无数人的文化记忆。一位高三学生的家长委托博物馆工作人员现场刻制人名章,在“金榜题名”卷轴上留下孩子的姓名,“让孩子的名字和皇家印玺同框,既是传统文化体验,也算是考前的美好祝福。”据悉,此“金榜题名”卷轴将于6月7日前抵达阆中贡院,与这座曾承载清代科举记忆的古建筑形成跨越时空的对话。

与此同时,北京—阆中“寻春探学”研学线路一经发布便备受喜爱,师生可以在行程中游览中国四大古城之一阆中古城的白塔山、滕王阁、状元洞,体验登高观阆中,颂诗词歌赋;了解中国春节文化发展过程、科考制度的产生与发展;亲临张飞庙、贡院、文苑、川北道署等地;在阆中贡院观看中国最后一张皇榜(金榜),深度了解状元的故事等沉浸式体验。

北京金石博物馆开馆两周年来,通过多元展览及文化活动成为中轴线上的文化枢纽,已累计接待观众近9万人次。本次“印玺仪轨”宝玺展延续了金石文化脉络,以珍贵印玺展示古代仪轨与艺术,进一步推动学术研究与文化传播。未来,北京金石博物馆将进一步深化金石文化的研究与传承,挖掘沉浸式展陈的创新与文创开发,将尘封的历史转化为可感知、可参与的文化体验,为传统文化的现代传承提供新范式,为古都文脉的延续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耿萌)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