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环球时报报道,印度商务部长 Piyush Goyal 预计于 5 月 17 日至 20 日访美,将与美国贸易代表贾米森・格里尔和商务部长霍华德・卢特尼克会晤,商讨双边贸易协议,甚至可能提出对部分美国商品实施报复性关税 。而就在此前,中美 12 日于日内瓦发表共同声明,双方互相大幅降低关税,并暂停部分关税征收,后续还将持续磋商。这一消息瞬间引发全球关注,而印度在此番局势变化中,处境显得格外微妙。

回溯至 4 月,特朗普政府对全球加征关税,尤其对中国施加高额税率,一时间全球贸易市场风声鹤唳。彼时,印度却暗自欣喜,自认为看到了 “机会”。印度商工副部长亲自表态,称 “对印度来说机会难得”,还对特朗普的关税政策夸赞有加,认为其 “公平”。印度国内诸多媒体也纷纷跟风,大肆宣扬美国因关税从中国撤出的供应链,将会有很大一部分转移至印度。在这种氛围下,苹果公司将部分生产线从中国转移到印度,更是让印度坚信自己的判断,认为 “替代中国供应链” 计划即将美梦成真。



特朗普(资料图)

为了抓住这一所谓的 “机遇”,印度政府迅速行动起来。莫迪政府不仅向美国打开电动汽车市场,对美国多类产品给予极低关税豁免,拟定一揽子减税政策,还与美国副总统万斯商定武器合作协议,试图通过一系列 “示好” 行为,换取美国对印度更低关税,期望在全球供应链中占据优势地位。

然而,现实却给印度泼了一盆冷水。中美突然官宣谈判结束,并互相大幅缩减关税约 110%。这一结果让印度措手不及。此前印度为寻求美国减税所做出的种种 “大让步”,瞬间变得毫无价值。因为中国的关税马上回到了之前约 30% 的 “低税率” 时代,印度原本设想的关税优势荡然无存。截至目前,印度不仅没有敲定与美方的谈判协定,所谓的 “供应链替代中国” 计划也彻底落空。从这一系列发展来看,印度无疑成为了这场关税博弈中的最大输家。



特朗普(资料图)

除此之外,特朗普却迅速将贸易战的“炮火”转向欧盟。当地时间5月12日白宫记者会上,特朗普言辞激烈,“炮轰”欧盟存在不公平贸易行为。他指出,欧盟每年向美国倾销1300万辆汽车,美国却几乎无法向欧盟出口汽车;欧盟向美国倾销农产品,美国农产品却难以进入欧盟市场。特朗普还指责欧盟一直在“起诉我们所有的公司……苹果、谷歌和Meta”。他当场下令贸易代表启动调查,并威胁要彻底切断欧洲汽车对美出口,强硬程度较之前对华施压有过之而无不及,这也标志着美国贸易战的第二阶段正式开启。

早在4月初,特朗普政府宣布“对等关税”,对欧盟税率设定为20%。一周后,虽因金融市场崩溃,特朗普在维持10%的基准税率基础上暂停了关税90天,但欧盟仍面临美国25%的钢铁、铝和汽车关税。此后,欧盟成为首批对美谈判的经济体之一,双方贸易谈判代表团已举行了三次会晤。尽管合照中双方都面带笑容,但讨论收效甚微,只造成了混乱。欧洲官员感到沮丧,认为美方缺乏明确的谈判目标,只是在随意编造故事。一名了解谈判情况的欧盟官员无奈表示:“这太荒谬了”,还坦言“达成协议可能还需要几周时间,因为美国似乎多次改变关注点”。



特朗普(资料图)

中国在这场贸易博弈中展现出的智慧与勇气,为全球提供了宝贵借鉴。面对美国的关税大棒,中国没有退缩,而是采取“硬碰硬”的反制策略。从最初对美国农产品、汽车、化工品等商品加征关税,到在世贸组织争端解决机制下追加起诉,再到将多家美国实体列入不可靠实体清单,中国通过一系列组合拳,坚定捍卫自身利益。

这种坚决反制不仅让美国认识到中国维护自身发展权的决心,也为中国在谈判桌上赢得了主动,最终促使关税回归理性区间。中国的做法表明,面对贸易霸凌,各国要有敢于对抗的底气,同时也要在合适时机展现和解的智慧,通过平等对话和协商,寻求共赢的解决方案。

特朗普政府的贸易政策,已对全球贸易格局产生深远影响。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使得全球贸易增长面临更大压力,供应链格局持续分化和重构。然而,尽管面临挑战,以多边自贸协定为代表的区域经济一体化趋势也在不断增强,世界各国携手应对风险、构建开放型世界的共识仍然强烈。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