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失去了中国的遮挡,欧日印越开始难受了!
还记得上个月特朗普频频对华发难,然而全世界几乎没有一个国家站出来力挺中国。
尤其是欧日印面对美国,要么是沉默,要么是讨好,甚至不惜损害中国的利益,也要在特朗普面前“摇尾乞怜”。
可现在中美“和好”,他们成了美国桌上的一盘菜,不过这一次,看到了中国的不妥协,欧日印罕见的对美强硬了起来。
美国前总统特朗普上台后,挥舞关税大棒,四处开火,中国首当其冲,被加征了高额关税。
但中国没怂,摆明底线:你加我关税,我也反制,咱们硬碰硬!在世贸组织,中国还公开控诉美国搞贸易霸凌,试图拉拢其他国家一起对抗。
可惜当时欧盟、日本、印度这些国家要么装聋作哑,要么想着拿中国利益去跟美国换点关税豁免。
中国硬是凭实力和态度,逼得美国坐下来谈,达成了阶段性协定。
中国这次不仅捍卫了自己的权益,还给全球贸易伙伴们上了一课——跟美国谈,得有底气、有实力,这也让其他国家看到了谈判的可能。
但问题来了:之前没站队中国的那些国家,现在发现自己没了中国这把“保护伞”,在美国面前成了“软柿子”,被当成了桌上的那盘菜。
欧盟这回真是被打了个措手不及,特朗普直接放狠话,说欧盟“比中国更卑鄙”,这标签贴得够狠!
要知道,欧盟现在被美国加了25%的汽车和钢铝关税,外加10%的“最低基准关税”,还有可能被恢复20%的“对等关税”。
这关税叠起来,欧元区的经济信心直接崩了,欧洲央行行长拉加德都警告:美国关税政策的不确定性,可能会把欧元区经济拖进泥潭。
为了稳住局面,欧洲央行已经连降七次息,6月还得再降,顺便把经济增长预期再往下调。
欧盟当然不甘心当“冤大头”,他们赶紧制定了两份反制清单,一份210亿欧元,一份950亿欧元。
这两份覆盖从飞机到坚果的美国产品,还计划向世贸组织申诉,甚至考虑掐美国科技巨头一把,比如对谷歌、苹果这些公司下手。
听起来挺硬气,但欧盟心里其实虚得很,当初中国呼吁大家一起抵制美国霸凌时,欧盟左顾右盼,以为自己能躲在后面捡便宜。
现在中国和美国先谈成了,他们才发现,美国压根没把欧盟当回事儿,更扎心的是,欧洲的企业和消费者已经开始“用脚投票”。
德国的中小企业,本来是美国投资的香饽饽,现在却因为关税成本太高,纷纷暂停在美扩张。
德国机械设备制造业联合会都说,成员企业已经按下了“暂停键”,零售商也坐不住了,比如德国的时尚电商扎兰多,干脆把重心转回欧洲,开发新客户去了。
为了不被美国“吃干抹净”,欧盟还在加紧跟亚洲国家谈自由贸易协定,比如印尼、菲律宾、泰国、马来西亚,还有印度,甚至还瞄上了CPTPP成员国。
用欧盟贸易委员谢夫乔维奇的话说:“我们不会把鸡蛋都放一个篮子里。”
但说实话,欧盟这波操作有点“亡羊补牢”的味道,要是早点跟中国站一块儿,至于现在这么被动吗?
印度这边的戏也不少,早先印度觉得自己跟美国关系不错,打算“跪得快一点”,换点关税豁免。
于是他们低调配合美国,甚至还想拿中国利益去讨好美国,可惜美国压根没把印度当回事儿,中美协定一出,印度发现自己白跪了,关税豁免没捞着,还被晾在一边。
眼看形势不对,印度赶紧换策略,5月9日,印度向世贸组织提出申诉,要对美国商品加征关税,报复美国对印度钢铝加的25%关税。
印度还放话,农业领域的事儿没得谈,比如豆类和大米,美国想都别想!
更逗的是,印度还想跟欧盟抱团取暖,商量着搞个“自由贸易协定”,但在美国的眼里,印度就是个“弱鸡”,收拾完欧盟,捏印度还不是分分钟的事儿?
特朗普倒是不忘给印度上点眼药,5月15日,他在卡塔尔说,印度已经提出取消对美国商品的关税。
真是这样吗?印度自己的消息人士却说,他们压根没松口,特朗普这招不过是“极限施压”的老套路。
印度商业部长皮尤什·戈亚尔还计划5月17日飞美国,继续跟特朗普政府掰扯,但说实话,印度在美欧之间夹缝求生,底气实在有限,早知今日,何必当初呢?
日本的处境也好不到哪儿去,之前中国呼吁联合抵制美国关税时,日本选择了“冷眼旁观”,以为能独善其身。
现在中美谈妥了,日本却发现自己错过了最佳博弈时机,美国对日本汽车加征25%关税的威胁,就像一把刀架在日本制造业的脖子上。
要知道,汽车产业是日本经济的命脉,一旦崩盘,后果不堪设想,现在日本想跟美国谈,代价高得吓人。
跪吧,丢脸又伤筋动骨;不跪吧,美国的关税可不是闹着玩的,日本制造业的未来,简直像悬在半空,进退两难。
或许这次教训能让日本醒悟,但问题是,失去了中国这个“挡箭牌”,日本还能在美国面前撑多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