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吹麦浪穗飘香,机械抢收小麦忙。当前,巴中市通江县11.8万亩小麦陆续成熟,各地抢抓农时开展机械化收割作业,确保夏粮颗粒归仓。

在通江县春在镇棋子顶村种粮大户陈永良的麦田里,沉甸甸的麦穗压弯了秸秆,闪着金灿灿的光芒。伴随着机器的轰鸣声,收割机在麦田里来回穿梭,经过切割、脱粒等工序,饱满的麦粒源源不断地流入粮仓,粉碎后的秸秆则直接还田。

“今年我们合作社种了200多亩小麦,有2个品种。” 通江县棋峰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陈永良介绍,“通过前期测产,每亩产量能达到920斤,相比去年有所提高。”

相较于传统人工收割,机械化收割现出显著优势。不仅高效省时,平均每亩可节约人工成本200元以上,而且粉碎的秸秆还田,能有效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肥力,实现生态循环,为后续农业生产奠定良好基础。​

“这台小型收割机是合作社购置的,特别适合山区使用。”农机手周生操作着收割机说,“一亩地40多分钟就能收完,一天能完成10多亩地的收割任务。”

在铁佛镇尖包岭村小麦百亩攻关点,同样是一派繁忙的收割景象。为应对集中收割需求,通江嘉祐农业发展投资有限公司统筹调配20余台大型联合收割机开展集中作业。通过跨区域协调农机资源,实现“成熟一片、收割一片”的高效推进模式。​

“按照目前的进度,预计10天就能完成园区5000亩小麦的收获,确保颗粒归仓。”通江嘉祐农业发展投资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唐仙鹤表示。

近年来,通江县始终把保障粮食安全放在突出位置,全面落实粮食补贴等惠农政策,积极推广良种良法;同时,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发展,以机械化、规模化推动农业生产转型升级。据统计,2025年通江县小麦种植面积达11.8万亩,预计总产量达3万余吨。目前,小麦收割工作已完成10%,预计5月下旬将全面结束。(符理、赵洺乙、李旭东)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