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 年,李一诺出生在山东的一个工人家庭。

父母为了生计整日加班,小小的她早早就学会了自己照顾自己。

12 岁那年,家里的氛围愈发压抑,看着母亲躲在家里偷偷掉眼泪。



李一诺说出了那句改变家庭命运的话:

“不如离婚吧,我和你一起生活。”

就这样,母女俩开始相依为命。

母亲身上那股不服输的劲儿,成了李一诺最好的人生教科书。

在工厂里,母亲一边工作一边自学,硬是从普通工人成长为企业技术骨干,还被派去德国学习新技术。

母亲对李一诺的教育同样严格,有次数学考了 80 分,母亲发现是因为粗心丢分后,直接拒绝在试卷上签名。



还告诉她:“现实不会给第二次机会。”

这句话就像一颗种子,种在了李一诺心里,从那以后,她对自己的要求越来越高。

1996 年,李一诺凭借超强的自律和努力,以山东省第一的成绩保送清华大学生物系。

为了能离女儿近一点,母亲辞掉工作,跑到北京南郊打工,每个周末都骑着车去学校看她。

在清华,李一诺还结识了好友颜宁,两个性格迥异的姑娘,一起度过了难忘的大学时光。



四年后,她们双双赴美深造,李一诺拿着全额奖学金,去加州大学攻读分子生物学博士。

2004 年,博士毕业的李一诺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 —— 放弃科研,跨界进入麦肯锡。

初入职场,办公室里就她一个中国面孔,面对陌生的商学知识,她没有退缩。

别人下班休息,她却留在办公室补课,向同事请教,查阅资料、拆解案例,常常忙到深夜。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一次重要的分析项目中,李一诺提交的数据逻辑清晰、策略精准,一下就得到了德籍高管的认可。



从那之后,她开始接手核心项目。

2008 年,李一诺被调回中国,主攻医疗行业。

仅仅用了六年时间,她就晋升为麦肯锡全球合伙人,还是中国区首位女性合伙人,妥妥的职场大女主。

让人佩服的是,李一诺在拼事业的同时,也没落下家庭。

2001 年读博时,她和丈夫申华章结婚。

2008 - 2012 年,她连续生下三个孩子。



怀孕期间,别的孕妇可能在家安心养胎,她却照常推进客户项目,完成汇报与交付。

别人十年才能走完的成长路,她四年就完成了,还顺利实现了从职场精英到三胎妈妈的身份转变,这时间管理能力简直绝了。

2015 年,李一诺收到了比尔・盖茨的来信,邀请她加入基金会,主导在中国的慈善事务。

盖茨告诉她,全球每年有三十多万名儿童死于疟疾,可研究经费却远远比不上治疗脱发的投入。



这个巨大的反差,深深触动了李一诺。

她二话不说,辞去了麦肯锡的高薪工作,哪怕降薪三分之二也在所不惜。

在盖茨基金会,李一诺把商业咨询中积累的技能,迅速转化成了公益策略执行力。

她主导发布中文版全球健康战略白皮书,和科研机构、媒体合作,还经常在社交平台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公众介绍基金会的工作。

2021 年,李一诺又一次做出了改变人生的决定 —— 投身教育事业。



起因是为孩子择校时,她发现应试体系和国际课程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割裂。

于是,她决定自己创办学校,探索一条结合中西教育优势的新路径。

2016 年,“一土教育” 诞生了,以社区化教育模式运行,注重培养孩子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责任感。

创业的过程并不轻松,刚开始学校只有几十名学生,六年内搬了九次家,资金也十分紧张。

但李一诺没有放弃,亲自选址、招人、参与课程设计,一步一个脚印。

到 2023 年,“一土教育” 已经在北京、广州、硅谷设立了分校。



从科学家到商界精英,从三胎母亲到公益领袖,再到教育创业者。

李一诺完成了三次跨界,涉足科研、咨询、公益、教育四个领域。

她的人生没有预设的剧本,每一个关键节点,她都凭借着勇气和行动,开辟出了全新的道路。

她的故事告诉我们,人生没有固定的模板,只要敢想敢做,就能活出属于自己的精彩。



作者:等风来

两个孩子的职场妈妈,左手执笔右手带娃,喜欢读书、写作、画画、坚信即便生活一地鸡毛,内心也要拥有自己向往的诗和远方,关注我,持续给您提供更多育儿干货。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