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老白第102篇原创笔记
前言
今天读到了《人民日报》的一段话:
“再远的路,一步步走,总能到达;再难的事,一件件做,总有收获。”
有人说,40岁的职场十字路口,无论选择哪个方向,都是下坡路。
但掰着手指算了下,离退休还有20多年。即使是下坡路,也得一步步走稳当,而不是直接躺平滚下去,不是吗?
曾听过一首歌《活着》,有句歌词“慌慌张张,匆匆忙忙,为何生活总是这样?”
我更喜欢的,是下一句:“不卑不亢,不慌不忙,也许生活应该这样。”
01 职场永远没有标准答案
歌手李荣浩在《李白》这首歌中写道:
“要是能重来,我要选李白,几百年前,做的好坏,没那么多人猜。”
唐朝时期,李白的浪漫洒脱和杜甫的沉郁顿挫,两种风格形成了鲜明对比。
他们的作品千年不衰,被称为“诗仙”和“诗圣”,谁又能评判孰优孰劣?
职场也一样,它从来没有标准答案。
升职加薪不是尽头,得到成长,掌控人生,才是殊途同归的终点。
没必要羡慕别人初入职场便平步青云,也不要因年过四十从零开始而沮丧。很多时候,你不是能力不足,只是进度不同。
国外有部纪录片《人生七年》,记录了14人从儿童到暮年的轨迹。
片中,那些出身精英阶层的孩子,大多按部就班、无忧无虑过完一生;普通家庭的孩子,则在现实压力面前,不断调整梦想和目标。有人成功跨越阶层,也有人蹉跎虚度一生。
看完他们的故事,你会发现,人生中,最重要的从来不是丰厚物质条件,也不是刻意歌颂苦难,而是:不管面临任何艰难险阻,都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
02 盲目比较,是最可怕的内耗
昨天,我换了台新手机。
10多年没用过安卓系统,再次回归前,我花了很长时间做准备工作。
比价格、比参数、比系统流畅度、比品牌知名度......
入手后,我发现,很多功能不会用,不得不看了一下午视频教程。然而,学会后,又觉得这些功能毫无用处,而标榜的那些高性能参数,对我来说也完全多余。
突然惊觉,这不就跟职场上盲目比较带来的精神内耗,如出一辙?
大学同学混得比自己好,不甘心;同事加薪升职速度比自己快,不服气;朋友圈看到别人家孩子奖状,转头就把自己余额一股脑交给补习班。
你清醒知道自己并非爱慕虚荣,只是性格要强,不愿被比下去。
但你有没有想过,或许在别人眼里,你也是追赶对象?
《乌合之众》书中有一句扎心的话:“群体中的个体,总会不自觉模仿多数。”
网上也有一句很经典的话:“真正的高贵,是优于昨天的自己。”
记住:别人怎么样,和你没有任何关系。真正的成长,是跟自己较劲。今天比昨天活得通透,今年比去年过得从容,就够了。
03 任何道路,想跑得快,前提都是稳
记得小时候有一次放学,同学搭我自行车。
途经下桥,速度越来越快时,我提起车把手,想做一个“翘头”动作,完全忘记了后座还有一个人。然后毫不意外,我俩摔成狗啃泥。
从那以后,我再也没试过花式骑车。
10多年前,拜访完客户,我急着回公司打卡下班,把老桑塔纳当跑车开。在沪宁高速上,右前轮突然爆胎,大热天,惊出一身冷汗。
自此之后,我车速再也没超过110。
职场上,无论你是走顺境一路攀升,还是像我退休倒计时一路下坡,不是不能求快,只是一定要明白:
所有路都一样,最重要的前提,是稳。
心理学有个“穿针效应”:越急着精准穿线,手越容易颤抖。
我国还有句古话:“心急吃不了热豆腐。”
相比油门焊死狂踩到底的不可控,偶尔给人生按一下暂停键,这不是放弃,而是能更精准的发力。
写在最后
今天早上,我父亲在花园里栽下了一株香瓜藤。
我问他,是不是种的有点晚,他说:
“早开的花会谢,晚熟的果更甜。”
就像人生,最好的剧本不是复刻他人的辉煌,而是谱写自己专属的篇章。
共勉~
感谢你读到这里,想必我的文字让你有所感触。
欢迎你点个关注,让老白有机会见证你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