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新闻记者 贺强 苏杭 王文忠(见习)

为推动中医药文化传播,积极响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主题日活动号召,2025年5月15日,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商丘医院(商丘市中医院)联合商丘市梁园区第一回民小学,开展"博物馆里的中医药奇遇"主题活动。通过"探秘文物""体验实践""解码文化"三大沉浸式教育模块,带领学生在千年中医药智慧中开启文化寻根之旅。


文物里的智慧云课堂

在针灸一科主治医师张燕的引导下,一尊北宋针灸铜人揭开了古代医学教育的奥秘:"这尊采用注水蜡封工艺的铜人,不仅精准标注559个穴位,更是宋代太医院针灸教学的'智能教具',其所承载的《铜人腧穴针灸图经》至今仍在指导临床实践。"张燕以"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三重境界为钥,解读中国医史博物馆镇馆之宝《内经图》中蕴藏的养生哲学:"春生夏长的作息规律、秋收冬藏的调养法则,古人早已将天人合一的智慧绘入这幅'生命图谱'。"


汉简香炉藏玄机

汉代文物展区成为穿越时空的养生课堂:通过《元延元年历谱》木牍的节气记录,阐释"春食荠菜养肝气,秋啖银耳润肺阴"的食疗智慧;博山炉升腾的袅袅青烟,串联起汉代香薰疗法与现代艾草熏蒸的"治未病"传承;"坐虎针龙"木雕则生动演绎药王孙思邈"大医精诚"的济世精神。张燕特别强调:"这些文物不是冰冷的展品,而是古人追求健康的智慧结晶。"


穿越千年的实践课

活动现场变身传统医学实验室,学生们化身"小郎中",在医师指导下开展本草辨识、器具探究等实践活动。从艾草、菊花的药香辨识,到古今拔罐器具的演变对比,让抽象理论转化为可触可感的生命教育。四年级学生王子轩惊喜道:"原来陈皮就是晒干的橘子皮,有止咳化痰的功效!"


文化基因的现代传承

"同学们家中是否有艾灸条、中药香囊这些'健康神器'?它们是否缓解过家人的不适?"在互动环节,张燕以"三月三佩香囊"等民俗为例,解析中医药文化对日常生活的深远影响。梁园区第一回民小学德育主任刘娅表示:"我们将持续开展中医药文化进校园活动,让传统智慧浸润童年,培育新时代文化传承的种子。"

医者眼中的传承使命

“作为我这个中医医生来讲,对于这个中医文化的传承从我自身做起,进校园讲给孩子们,让他们对中药文化感兴趣,是我的一个任务和使命,中医药智慧是送给孩子受益终生的健康礼物。”针灸一科主治医师张燕说 。

童声里的文化回响

"三阴交穴能调理肝脾肾,我要教爸爸妈妈按摩保健。"——四(9)班 宁诗雨

"原来《本草纲目》不是枯燥的古书,里面的知识现在还能用!"——四(3)班 黄佳乐


本次活动以"让文物说话、让古籍活态"为核心理念,通过构建"历史场景还原+现代科技呈现+生活实践延伸"三位一体的教育模式,将《黄帝内经》的天人观转化为二十四节气养生歌诀,使《千金方》的医德思想具象为少年版"大医精诚"誓言。这种"传统文化解码+健康素养培育"的创新实践,不仅为青少年文化自信培育提供了鲜活载体,更探索出"家校医社"协同育人的新路径,为健康中国战略在基层落地贡献了文化赋能样本。

一审:苏杭

二审:黄杰

三审:贺强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