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4日,中国日报发布整版报道,聚焦辽宁中医药大学国际青年走进辽宁中医夜市,点赞辽宁中医夜市再度火爆出圈。


在辽宁省第二届中医药文化夜市的义诊区,加纳留学生丹尼熟练地为一位老奶奶把脉,并用流利的中文询问。他指腹轻按老奶奶的手腕,细心辨别不同脉象。

一位体验过丹尼诊脉的市民连连点赞:"没想到洋大夫给我们看病,看得还挺好!我之前也找过许多老中医把过脉,他说的跟那些老中医基本一样准。"


为了尽快掌握中医知识,丹尼每天凌晨四点起床学习,除了上课,他的大部分时间都泡在图书馆里。读研究生后,他开始跟着导师出诊,为患者把脉问诊。"我会在导师的指导下,结合中医理论知识,通过中医四诊'望闻问切'帮助患者了解自身的身体状况,"丹尼说,"中医讲究'望闻问切',脉诊只是其中之一,只有通过'四诊合参'综合全面地考察患者病情,才能作出正确的诊断。"

"这是我第二次来辽宁中医夜市了,我感觉来这里可以提升我自己,因为能更多了解中医。"丹尼边为市民诊脉边分享,"在夜市上,我不但能实践所学的理论知识,还能接触到不同年龄段、不同体质的人,这对中医辨证施治非常重要。

在辽宁读完硕士后,丹尼曾回到加纳。新冠疫情期间,他在家乡的一家传统医学诊所,利用所学中医知识帮助当地人民抗击疫情。短短三个多月时间,他用完了临时带回的4000根针灸针和艾条,累计帮助了超过200名患者,同时受邀在当地电台进行中医养生保健及疾病预防知识讲座。

"用中医帮助家乡人民后,我更加相信中医更适合家乡人民,所以我决定再回来继续学习。"丹尼说,"在非洲,很多疾病是由于免疫力低下引起的,而中医正好擅长调节人体免疫系统。将来我打算在家乡开一个诊所,再开一个培训机构,不仅能让家乡人民得到更好的治疗,还能培养更多的中医技师。"

父子中医缘:匈牙利学子的坚守

夜市中,来自匈牙利的刘宝正穿梭于各个摊位间。在"五行药膳"区域,他品尝了特色药膳包子。辽宁中医药大学书记吕晓东介绍:"我们的'五行面点'结合了中医五行理论与传统美食,以不同颜色的食材对应五行元素。比如绿色的菠菜汁馒头对应木行和肝脏,有疏肝理气的作用;红色的火龙果汁馒头对应火行和心脏,象征养心安神。"

刘宝咬了一口南瓜汁制作的黄色"土行"包子,惊喜地说:"这个味道很特别,既能品尝美食又能养生,非常有趣!在匈牙利,我们更关注食物的口感和味道,但中医把食疗理念融入日常饮食,这让我对中医的整体观念有了更深的理解。"


刘宝与中医的缘分始于童年时期的一次治疗经历。儿时的他常因消化系统问题困扰,传统西药难以根治。他父亲采用了中医特有的外治法——在特定穴位贴敷草药,根治了这一难题。

"中医的外治法并非简单地在体表用药,而是讲究穴位的精准选择和药物的专门配制。”刘宝解释,"当时我并不理解其中道理,只是感到神奇。如今深入学习后,才明白这背后有着系统的理论支撑。"

22岁时,刘宝决定追随父亲的足迹,来到辽宁中医药大学学习。他不仅刻苦研读中医理论,更在实践中努力精进技艺。回忆起学习针灸的经历,为找准穴位、验证效果,他甚至反复在自己的身上实践刺针。"刚开始练习时,我紧张得手一直在发抖。经过老师的专业指导,现在我能够精准地找到穴位,熟练掌握针灸的技巧了。"

在大量的针灸实践中,刘宝不但领略到中医针灸独特的医疗价值,更被其背后的中医理论深深吸引。"看不见的经络贯穿于人体的全身,就像大自然中江河湖海的通道布于大地,穴位则像河道汇流中的枢纽。"刘宝说:"针灸就是通过刺激穴位,来疏通经络、调畅气血,从而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

"现在我也可以用针灸帮助家人调理身体了。"每次假期回家,刘宝都会向家人展示学习成果。"我姑姑有寒湿痹症,一到阴天下雨就全身骨节疼痛。我用针灸帮她通经活络,在家就能缓解她的病痛,我们都很高兴。"刘宝兴奋地说,"这就是针灸的魅力。"

在中医经典著作的学习中,刘宝对中医的时令养生理论产生了浓厚兴趣。他发现中医不仅关注疾病治疗,更重视四季变化中的养生之道。"通过学习中医,我发现健康不只是没有疾病,而是一种整体的生活方式。中医教会我如何与自己相处,达到身心平衡。"

刘宝表示,他的父亲多年前曾在中国学习中医,现在他是在传承这份家族使命。"通过系统学习,我对中医既感到敬畏又充满热忱。未来,我希望成为连接东西方医学的桥梁,让更多人理解并受益于这门古老而现代的医学。"

泰国青年的文化融合

在中医药传统技艺体验区,泰国留学生丁美英正跟随中医师学习制作传统药丸。她先将蜂蜜加热至沸腾三次,然后按照4:1的比例将山楂粉与蜂蜜混合,揉成团状。待粉团稍凉后,她娴熟地搓成小球,再裹上一层白糖,一颗晶莹剔透的山楂丸就制作完成了。

"山楂丸有开胃消食的功效,芝麻丸则能补肝肾、益精血。"丁美英说,"我已经制作了三十多颗山楂丸和芝麻丸,准备带回去送给朋友。前段时间我朋友胃不舒服,我不仅给她吃了自制的山楂丸,还用学到的按摩手法帮她揉按腹部穴位,综合施治后她的症状很快缓解了。她非常惊讶中医这么有效,这让我更有动力学习中医。"


丁美英是辽宁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临床专业的研究生,主修中医美容方向。她的外公外婆都是在泰国的华人,这让她从小就对中国文化有着特殊的感情。"虽然我在泰国出生长大,但当我第一次踏上中国的土地时,心里有一种久违的亲切感,就好像回到了自己魂牵梦绕的故乡一样。"

在校期间,丁美英积极参与校内外各项活动,曾在辽宁省对外人民友好协会举办的"外国人眼中的和美辽宁"摄影展中荣获二等奖。"我打算毕业后一直在中国生活和工作,作为中泰交流的使者,增进两国人民之间的交流和沟通。"

另一位泰国留学生马瑜屏则选择了更为独特的中医学习方式。清晨,当薄雾还未散去,她背着竹篮,手握小镐,踏入辽宁千山的广袤山林,开始了一段寻找道地药材的奇妙旅程。

"在泰国一家药房实习期间,我负责检查中药材的质量,接触了很多药材如黄芪和益母草,这激发了我对这些植物宝藏的极大兴趣,"提塔帕分享道。来到中国后,她迫不及待地跟随教授深入山林,学习如何辨识、区分和采集药材。"这些看似普通的植物竟有治病救人的力量,这让我十分着迷,也很好奇它们是如何被采集回来的,"她兴奋地说。

在导师的指导下,提塔帕成功找到了多种辽宁野生道地药材,如五味子、细辛和黄精。"今天,我亲身体验了采药过程。这些中药材不再仅仅是我熟悉的名词,而是可以触摸和仔细观察的实物,"提塔帕说,"它们的形状和香气深深印在我心里。导师现场教学这些药材的药用价值和用途,让我受益匪浅。"

提塔帕自己也是中医的受益者。"我曾经失眠严重,每晚只能睡三四个小时。但通过量身定制的中医治疗,我现在能享受八小时的香甜睡眠,每天早晨醒来都感到精力充沛。作为一个亲身受益于中医的人,我希望掌握它的原理,为更多人带来健康。"

走向世界的中医文化

辽宁中医药大学国际教育学院今年共有来自9个国家的留学生参加了夜市活动。学院院长刘景峰表示:"近年来,国际学生对中医的兴趣不断增长。他们学成回国后,能为中医药在全球的应用提供新的可能。我们学院不仅注重中医专业知识的传授,还鼓励学生深入了解中医背后的文化内涵,让他们成为中医文化的传播者。"

辽宁中医药大学在培养国际中医人才方面已有丰富经验。来自韩国的韩相国就是学校培养的成功案例。2002年,18岁的韩相国满怀着对中医文化的憧憬,踏上了前往中国沈阳的求学之旅。如今,他已取得中国医师执业资格证书,成为一名在中国合法行医的外籍医生。

除了医术精湛,韩相国还是一位热心公益的志愿者。他与志同道合的医师们组建了"爱邻国际医疗团",利用周末深入社区义诊,为有需要的人提供医疗帮助。他的善举不仅赢得了患者的赞誉,也让他成为连接不同文化背景人们的桥梁。

在韩相国的医疗实践中,中医的卓越疗效屡屡显现。他精通针灸、推拿等中医技法,并结合西医诊疗手段,为众多患者解除了病痛。他刚行医不久时,一名中风老人因经济拮据而陷入困境,韩相国主动免费为其治疗,在他的精心医治下,老人的身体功能逐渐恢复。后来,即使韩相国离开了医院,老人也始终铭记他的恩情,辗转找到他的学校表达感激之情。

辽宁省第二届中医药文化夜市从4月30日启幕,为期三天,将在4月至6月以巡展形式陆续在辽宁省14个地级市开展。活动设置了医疗、健康养生、文创、产业四大板块,包含15个功能区。

"中医不仅是一种治疗方法,更是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我觉得全世界的人都可以来学习中医、使用中医。"丹尼说。

(刘景峰 张海婴 冯嘉明 延诺 王鑫童 王艾婷 刘适铖|编辑 中国日报辽宁记者站吴勇)

来源:中国日报网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