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河南小麦已经进入最后灌浆期,夺取丰收还要过干热风这最后一关。河南各地积极应对,减轻干热风危害。
干热风是小麦生长后期常发的气象灾害,主要是温度突然升高、田间湿度低并伴有一定风力,使小麦在短时间内失去水分平衡,严重时可造成小麦大面积干枯逼熟死亡,降低产量。 根据河南省气象局、农业农村厅联合发布的小麦干热风灾害风险预警,安阳、濮阳、鹤壁、焦作、郑州为干热风高风险区。目前,18个小麦专家组和农业技术人员已赶赴一线指导。
河南省农业农村厅高级农艺师 蒋向:(河南)北部中北部一些高风险地区及时提醒让他们做好防范应对,并制定了防范干热风的技术明白纸,通过媒体网络广泛宣传指导农民群众,及早落实防范干热风的应对措施。
预防干热风重点是浇水和“一喷三防”。记者来到滑县了解到,这里的小麦已利用分布在全县的4.5万口机井,浇水3遍以上,目前长势良好,病虫害发生总体较轻,抗干热风能力较强。
总台央视记者 邵海成:我现在是在河南省的滑县,今年这里的小麦的种植面积达到180多万亩,大家跟着我看一下麦田的土壤的含水量情况,能明显地感觉到土壤的这种湿度也很容易捏成团,这样的土壤的含水量应该在60%以上,能有效防范干热风的发生,保证小麦的正常成熟。
滑县农技推广中心副主任 陈一品:滑县全县有机井4.5万眼左右,平均40到50亩一眼井,5天左右能够浇灌一遍,完全能满足小麦用水需求。
4月底以来,滑县已利用中央财政资金899万元、当地“一喷三防”项目结余资金、农业防灾救灾资金及县财政配套资金640多万元,开展小麦“一喷三防”全覆盖。
目前,河南省已实施“一喷三防”2300多万亩,目前仍在抓紧推进,提高灌浆速率,延长灌浆时间,增加产量。4月以来,累计抗旱浇灌面积1.14亿亩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