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南平市浦城县常住人口数29.3万人,其中,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有9.3万人,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常住人口有7.5万人。近年来,浦城县持续加大养老服务设施供给,坚持以城带乡、以点促面、覆盖全域的原则,构建县、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养老服务网络体系,推动“机构-社区-居家”养老融合协调发展,促进全县养老服务从“基本养老”向“品质养老”跨越。2024年,浦城县获得全国县域养老服务体系创新试点项目,浦城县民政局获评“全国民政系统先进集体”称号。

县域“多中心” 补齐养老设施短板


浦城县老年医养结合服务中心项目

走在浦城县四贤大道的浦城县老年医养结合服务中心,两栋独具设计感的现代化大楼犹如一艘“游轮”在河边停靠,与周边优美的环境构成了一幅独特的画卷。

“整个项目包括康养中心大楼、医疗大楼、地下室的建设和内部装修,一些房间的扶手、浴室等处我们进行了专门的适老化改造。”浦城县养老服务中心主任周国彪介绍,该项目总投资1.1亿元,总建设面积为2.4万平方米,主体建筑两栋,其中养老大楼共10层、预设240张床位,医疗大楼6层、预设60张床位。“该项目将引进高端专业化的养老运营团队,为周边居民以及全县的老人,提供‘医养结合’的优质服务。”周国彪说。

“全国确定59个县(市、区)作为县域养老服务体系的试点,浦城是一个很典型的农村地区,山区的面积很大、人口很分散,作为福建省首批入选的县级单位,具有代表性、特殊性。”复旦大学老龄研究院副院长、中国社会福利与养老服务协会会长、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副会长吴玉韶说。

近期,复旦大学老龄研究院专家组一行先后深入浦城县县、乡、村三级养老服务机构、企业,实地考察各养老服务机构的设施建设、服务内容、运营管理等情况。经过深入调研后,吴玉韶对浦城养老事业与产业的发展提出了宝贵的建议。“浦城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养老事业的发展,在机构的站点建设以及人才培养上都有很多的创新。浦城未来的养老服务体系构建,在乡镇和村两级体系化建设上要做到广泛覆盖,让各种有需要的群体获得服务,造福浦城的7万多老人,乃至为全国其他地方提供经验和借鉴。”吴玉韶说。

据了解,浦城县围绕全国县域养老服务体系创新项目建设工作,加快建设提升以中心城区为服务重点的三个为老服务中心——浦城县养老服务指导中心、失能失智养护中心、老年人医养结合服务中心,以乡镇(街道)为服务重点的南中北三大片区乡镇“幸福里”社区,以村(居)居家为服务重点的十个综合养老服务站,并探索“中心辐射站点,站点延伸居家”的全方位全周期养老服务新模式。全县共建成乡镇敬老院、日间照料中心、嵌入式照料中心、幸福院共287个养老服务场所,实现了县域养老服务设施“全覆盖”。同时,加快全县智慧养老服务平台建设,开通“96116”居家养老服务热线,构建“1个数据中心、1个监管平台和N项应用模块”的综合管理体系,使全县老年人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实现养老变“享老”。

乡村“大家园” 拓宽为老服务半径


富岭镇殿亭村“长者食堂”里,老年人正在享用晚餐

天色已黑,在富岭镇店亭村“银杏乐龄家园”的长者食堂里,桌上一大锅炖肉正飘着香味,酒精炉架着的白菜豆腐锅咕噜噜地冒着泡,一碗蛋羹热气腾腾……桌上有菜有肉,老人们正围成一桌热热闹闹地吃着饭。

“这里的饭菜真不错,味道好,又便宜,最重要的是适合我的口味。”店亭村沈大妈吃着长者食堂提供的可口饭菜笑着说,她的儿子、儿媳长年在外打工,家里就她一个人,自从食堂开起来后,她经常来这里吃饭,还能和其他人一起说说话,感觉吃饭都更香了。

据了解,2024年,店亭村的幸福院改造提升为“银杏乐龄家园”,村里的独居、孤寡、五保户、子女在外的65岁以上老人共16位居住在此,村民代表大会每年投入村财3万元左右用于运营,老人每月只需花费400元就可以入住。

“农村老人重乡土,我们希望能给老人们在家门口提供吃得饱、住得好、有医养的良好环境。”店亭村党支部书记兼村主任黄正芬介绍,“银杏乐龄家园”还开展多样的活动让老人们“心舒”。立夏吃丸子、端午包粽子、过年蒸年糕,村“两委”干部和村里的巾帼志愿者服务队一起,帮助老人把节日过得“红红火火”。平时,村里干部还带老人们学技能、做运动,老人也可以通过“零工市场”做手工挣点零花钱。

“我们持续推进村(居)综合养老服务站建设工作,搭建老年人助餐服务网络,将农村幸福院等基层养老服务设施进行转型提升,同时融合‘零工市场’‘乐龄学堂’等寓教于学的培训内容,持续拓展乡村公共养老资源与服务功能,着力打通养老服务‘最后一公里’。”周国彪说。

据悉,浦城县大力推进村级(社区)养老综合服务站即“银杏乐龄”家园试点建设工作,2024年已建成“银杏乐龄”家园3家,2025年将建成7家。推行“长者食堂+学堂”“孝老食堂”等运营模式,建成运营长者食堂50个,实现乡镇全覆盖。搭建一支由乡镇或本村的基层老年协会、业主委员会、志愿者等服务力量组成的志愿队伍,开展特殊困难老年人探访关爱服务项目和“平安通”服务试点项目,对全县4879名特殊困难老年人服务对象进行探访关爱服务,实现月探访率100%。

社区“微机构” 创新品质享老模式

“我的身体怎样?我有时候感觉头晕呢。”

“林奶奶,您身体硬朗着呢。老年人血压都会高一点,晚饭要记得多吃点水果……”走进浦城县南浦街道丹桂河北路的光明社区养护中心,带着丹桂、剪纸等独特乡情的装饰透着温馨,工作人员在床头操作设备,为70岁的林奶奶细细检查身体。

“这一套智能医疗设备集成了多种功能,可以检测血压、血氧、血糖等,床位也采用了智能床垫,能够监测老人的睡眠情况。”入驻养护中心的福建省伍心康养集团高级院长王洁说,“数据上传系统,系统‘大小屏’互通,集成健康管理、信息服务等多种功能,在外子女打开手机APP就能知道父母的身体状况。”


光明社区养护中心开展“敬老爱老活动”

2024年初,光明社区引入获评“全国养老服务先进单位”的福建省伍心康养集团,以专业的运营模式及养老服务理念,立足“老有所依、老有所养、老有所乐”等多样化个性需求,打造“嵌入式”养老“微机构”。目前,光明社区养护中心有各类床位46张,老年人助餐点、乐龄学堂、文化娱乐广场、助浴室等空间一应俱全,可为周边老人提供医养、食宿、文娱等多样化居家养老服务。

嵌入适老化的设施和资源,让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便利可及。“我们持续深化公办养老机构改革,加大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机构培育力度,提供社会化、专业化、分众化养老服务,不断构建‘一刻钟’养老服务圈。”周国彪说。

据悉,近年来,浦城积极探索公办养老机构运营管理体制改革,探索公建民营、委托运营等模式,组建浦城县养老服务协会,对符合条件的乡镇敬老院办理不动产权登记,开展养老机构评星认定,17所乡镇敬老院实行公建民营运营,同时引进国德养老、龙人伍心、厦门智宇和江苏国药兴康等4家连锁化、品牌化养老服务龙头企业在浦城从事养老服务,形成“普惠+专业”服务供给格局。目前,全县可提供各类养老床位4200余张,其中机构养老床位2200张,护理型养老床位占比超过60%。

下一步,浦城将深入推进国家级县域养老服务体系创新试点,持续完善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着力构建布局合理、功能完善、运转高效的县乡村三级养老服务网络,探索可复制、可推广、可持续的浦城经验。(文/图 柳浪漫 袁野)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