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前县打渔陈镇户籍人口8689户33678人,其中60岁以上老人5485人,占总人口的16.29%,人口老龄化、空巢化特点凸显。今年以来,打渔陈镇以老年助餐为切入点,创新开展“定点助餐+上门送餐”双轨模式,探索出了一条“党委牵头、多方联动、精准服务”的镇域农村老年助餐服务新路径。
该镇党委将老年助餐工作纳入年度民生实事清单,成立由党委书记任组长的专项工作组,召开专题会议4次,研究制定工作方案,明确“政府引导、村级主办、共同参与、志愿服务”的实施路径。工作前期镇政府组织人大代表、网格员开展“敲门行动”,发放调查问卷800余份,重点摸排老年人就餐需求、支付意愿、口味偏好等信息,形成专题报告提交镇政府。调查数据显示:83%老人希望餐费控制在8元以内,76%老人需就近就餐或送餐服务,为后续服务设计提供精准依据。同时,建立“周跟进、月调度”机制,联合民政、市场监管等部门多次现场督导,协调解决场地审批、资金筹措、人员配备等5大难题,为助餐项目顺利推进保驾护航。
针对乡镇餐饮资源分散、老年人出行不便等问题,该镇依托各村现有乡村小饭馆、农家菜馆等场所,在不影响其正常经营情况下,打造“老年助餐点”,构建“15分钟助餐服务圈”。镇政府和村委会与饭馆经营者签订合作协议,给予饭馆餐食补贴、水电补贴等支持,饭馆按照“三有”标准(有适老化设施、有健康食谱、有优惠价格)改造升级为“老年助餐点”,并为用餐老人办理“老年就餐卡”,60岁以上老人根据年龄可享受7折、5折及免费用餐等优惠,饭馆按照“保本微利”原则提供套餐(如一荤二素+杂粮主食),针对80岁以上老人、低保户等特殊群体推出免费“爱心餐”。由民政所、市场监管所定期检查食材采购、加工流程、环境卫生,建立“明厨亮灶”监控系统,餐馆严格落实公开制度,营业执照、食品经营许可证、健康证、收费价格、服务监督电话等全部上墙公示,广泛接受群众监督。实行陪餐制度,镇村干部每星期至少到老年饭桌用餐1次,检验饭菜质量,收集意见建议,及时督促老年饭桌改进优化。
针对高龄、行动不便的老年人,该镇建立“1+1+N”三方联动送餐机制,即1名人大代表+1名志愿者组成“爱心送餐快递队”,联系N名老人,实现“服务上门、温暖到家”。各村以网格为单位,梳理出40余名有送餐需求的老年人名单,由镇人大代表主动“结对认亲”,每人负责3-5户老人的送餐服务,为需要送餐的老人发放就餐联系卡,卡片上印有人大代表、网格员和志愿者的联系方式,可以明确送餐时间、菜品需求及个性化关怀事项,人大代表接到送餐电话后,由饭馆统一配餐,志愿者协同配送,实现“电话下单—线下配送—反馈评价”闭环管理。
为丰富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将助餐服务与情感关怀深度融合,各村利用闲置村室打造便民助餐点,每月固定一天举办“夕阳红集体生日宴”、“孝善饺子宴”,将生日宴、饺子宴纳入村规民约和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打造有温度的助老服务品牌。由镇党委牵头,人大代表、村委会等共同参与,为当月生日的老人定制生日蛋糕、长寿面等,或邀请村上的“好媳妇”给老人们包饺子,人大代表为老人送上衣物、米面油等实用礼物,充分利用各村公共文化资源,精准对接老年群体兴趣爱好,组织开展优良家风宣讲、观影、下棋、戏曲演艺等各种丰富的文化活动,邀请年轻人广泛参与,引导年轻一代传承好中华民族优秀孝老文化,同步开展政策宣讲(如医保、养老诈骗防范),增强老人获得感,让老人们不止享“口服”,更享“幸福”。(图/王传帅 师连辉 刘珂)
来源:中国日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