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阿姨,3单元的下水道堵了!”

“好的,马上联系物业和业委会,2小时内解决!”

在成都都江堰市银杏街道壹街社区,像这样的对话每天都在60个“微网格”中上演。三年来,这个常住人口10874人的社区,通过社区保障资金项目支持,创新实施党建引领“微网实格”治理体系,成功实现了从“被动应对”到“主动服务”的华丽转身,成为成都市基层治理的示范样本。

体系创新:构建“金字塔式”治理架构

社区形成“1+4+6+N”工作法,将党组织延伸到治理末梢——

“1”个党委核心:建立社区党委领导下的16个院落党支部,覆盖20个院落。

“4”方联动机制:居委会、公共单位(市纪委、市妇幼保健院、市行政审批局等)、物业、党群骨干协同发力,签订共建协议12份。

“6”大网格区域:实现全域1.34平方公里无死角管理。“60”个微网格:细化到每个楼栋单元,配备60名微网格长,其中党员占比65%。

机制创新:实施“三阶赋能”计划

为提升基层治理效能,创新实施“三阶赋能”计划。从筑基规范、赋能提升到创新实践,层层递进,通过多举措扎实推进,切实为居民排忧解难——

筑基阶段:建立“六个一”标准(一本台账、一套流程、一支队伍等),规范网格员“六必访”制度,覆盖5243户居民。

赋能阶段:组建由“双报到”党员、社工、公共单位专家等32人组成的治理智库,开展专题培训24场。

创新阶段:打造“网格议事厅”+“微格驿站”双平台,累计召开议事会86次,解决电梯加装、停车难等民生问题42件。

服务创新:推行“三色管理”模式

通过推行“三色管理”模式,以红、黄、绿三种颜色对不同居民群体进行分类,让社区服务既有力度更有温度,实现精准化、精细化,真正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

红色重点户(独居老人、残疾人等):常态走访,发放“党群连心卡”300余张,字大醒目,确保一键联系。

黄色关注户(流动人口、困境家庭):定期联系,通过“乐享壹街志愿圈”进行志愿积分激励参与,兑换服务156人次。

绿色普通户:每月沟通,结合“蓉e报”“乐享壹街民情驿站”小程序实现问题线上闭环处置。

治理成效: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

社区治理关乎民生福祉,壹街社区以创新举措实现治理效能大跃升,在响应速度、居民参与、成本控制等方面实现从量变到质变的跨越,让居民切实感受到温暖与便捷——

响应速度提升89%:问题平均解决时间从72小时缩短至8小时,录入新增人员信息11427条、房屋信息5334条、单位信息309条,处理上报事件1000余条,蓉e报响应率100%。例如,微网格员发现水管破损隐患后,通过“蓉e报”上报,1小时内完成抢修。

居民参与度翻倍增长:在“乐享壹街”智慧平台志愿圈志愿者增至230人,结合院落特色,通过“社工+微网实格治理队伍”形式,以“一院一队一特色”方式,打造院落特色微网实格治理队伍,三年累计发现安全隐患83处、调解纠纷45起。

治理成本下降:通过整合辖区资源,年度治理经费下降40%。例如,联动辖区公建单位、商家为社区提供公益服务,节省宣传、活动成本达10万余元。

香樟园小区居民唐文波感慨道,“我一个人住在六楼,年纪大了上下楼都不太方便。我们院的微网格长经常帮我跑腿带个东西啥的,以后有啥事更找得到人解决了,社区给我们想得很周到。”这位84岁独居老人的暖心感受,正是壹街社区治理成果惠及民生的生动缩影,彰显着社区治理从量变到质变的非凡飞跃。

从精细处入手,于关键处发力。壹街社区用“党建+”绣花针,以“微网格”为经纬线,织就了一幅“小事不出格、大事不出社区”的治理新图景。在这里,每一寸土地都有人管理,每一户居民都有人服务,生动诠释了“人民城市为人民”的治理理念。



入户发放党群连心卡



微网格员协商小区信义治理



微网格员关爱高龄老人



微网格员治理老旧小区院落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