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龙元帅自南昌起义成为我军的创始人,数次拉起队伍闹革命,南昌起义失利后,贺龙辗转返回家乡,再次利用自己的声望拉部队、创建洪湖、湘鄂西等革命根据地,率领着这支部队一路披荆斩棘,见证了新中国的成立,军事生涯数十年,贺老总身边汇聚了众多优秀人才,其中,有八位可以被称为贺老总麾下的“四猛”、“四绝”。

“四猛”:贺炳炎、周逸群、段德昌、卢冬生。



贺炳炎将军孤身突破敌阵的传奇,在洪湖苏区传为美谈。1935年瓦屋塘血战中,这位年仅22岁的师长右臂被炮弹炸碎,在无麻药的前提下咬毛巾截肢,贺老总为给他争取手术时间,专门下令部队坚持多打两个小时,战斗没到胶着状态,贺老总总是会一声令下:贺炳炎,上!贺炳炎每次都不负众望,关向应政委曾评价:“贺炳炎之勇,可抵十万雄兵”。

周逸群参谋长虽是儒将,却不失勇猛,在创建湘鄂西根据地时展现出非凡胆略。他首创的“敌来我飞”游击战术,使红二军团在数十倍敌军围剿中巧妙周旋。1930年奇袭监利县城,周逸群亲率突击队攀越城墙,在他的身先士卒下,敌军士气迅速瓦解。



段德昌是湘鄂西军民公认的“常胜将军”,在苏区有着“有贺不倒,无段不胜”的佳话,“火龙战术”令白军闻风丧胆。这位黄埔四期生将传统火攻与现代游击战法结合,在桃花山战役中火烧敌营三十里,创造以弱胜强的经典战例,他提出的游击战方针,与毛泽东的十六字方针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率部反围剿作战中屡战屡胜,是贺老总早期最为得力的助手。

卢冬生跟随陈赓参加革命,短短几年成长为将才,擅长夜战,有着“夜老虎”的威名,1934年陈家河夜袭战中,他率敢死队摸黑攀崖,仅用两小时全歼敌军加强营,抗战初期,牧童出身的卢冬生被任命为358旅旅长,昔日的主仆二人都成为八路军的旅长,被传为一段佳话。



“四绝”:廖汉生、李达、贺庆积、黄新廷。

廖汉生的政工艺术堪称军旅一绝。他开创的“战壕党课”让红军战士在硝烟中坚定信仰,发明的“三句半”宣传形式,将革命道理化作朗朗上口的民谣。桑植整军期间,他用七天时间将溃散部队凝聚成铁军,被贺龙赞为“政治工作的魔术师”。

李达的博闻强识是一绝,可以说是行走的地理百科全书。在乌蒙山回旋战中,他仅凭星象定位将部队带出绝境,对湘鄂边陲每处隘口、每条溪流的熟悉程度,令当地山民都自叹不如。他的“战场直觉”多次挽救危局,也因他这项本领,李达以参谋长的职务一生辅助过贺龙、刘伯承、彭德怀、徐向前、陈毅等五位元帅,被高度赞誉为“活地图”。



贺庆积的枪法也是一绝,澧水阻击战中,他用三发子弹击毙敌军三名机枪手,六百米外狙杀敌酋的记录至今无人打破。他独创的“三快射击法”(发现快、瞄准快、击发快)培养出三百名特等射手。

黄新廷的“山地战法”堪称军事教科书。这位洪湖渔民出身的将领,将捕鱼技巧融入到战术中,将少时与在大江大湖中穿梭自如的经验,融入到山地作战中,在八大公山反围剿中,指挥部队如灵猿般穿梭林海,创下月歼敌五千的辉煌战绩,他总结的《山地作战十八要诀》至今仍是军校教材。



此外,王震将军的军政全能、甘泗淇将军在政工方面的建树等,都对贺老总的军事指挥生涯发挥过积极作用,贺老总麾下这些各擅所长的名将,可以说能比肩其他强大阵容。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