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以为的黄埔名将----

一个十七八的小男孩,进黄埔军校学了一年半载,出来就是名将。

但实际不是这么回事。



首先是生源的强大。

那个动乱的年代,你知道黄埔军校是干嘛的?

所以在黄埔早期就入学的学生,眼界就已经超过了那个时代的大部分人。

你有去黄埔军校的意愿,不管是为了升官发财还是救亡图存,都说明你对社会的认知水平不俗。

另外你能离开家乡,一路到达广州或上海找到报名处,那行动力与社会阅历肯定没问题。

你能通过入学面试,意味着你的身体、基础文化、语言表达、气质和精神面貌得到国党大佬的认可。

可以做到这些事,本就是当时全中国顶尖的青年才俊了。

比如电影《亮剑》中,李云龙还在编筐的时候,咱旅长(陈赓)就打过吴佩孚了。

实际上的黄埔名将,入学前就是职业军人,青年军官,先锋党员,进步青年,高级知识分子……打过硬仗,参与过反帝爱国运动、学生运动、工人运动,从事过革命活动,创办过进步报刊……

毕业后从排长干起,从北伐打到抗日战争,在一场场恶战中(阵亡率很高)活下来,这才成为名将。



(陈赓大将)

当然还有很多其他原因,但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苏联的强大支持。

早在1924年5月,由首席军事顾问巴甫洛夫率领的苏联军事顾问团到达广东,对黄埔军校进行指导和训练。之后涉及各门学科的许多苏联顾问陆续到军校工作。

这些人都是苏联既有实践经验,又有相当理论素养的指挥员。

包括后来巴甫洛夫在东江视察时不幸溺水逝世后,由加伦(布留赫尔)接替首席顾问之职。而这哥们后来成为了苏联首批五位开国元帅之一。

苏联顾问团教授了苏联那个时候最新的军事理论和军事技术。黄埔军校有两大课程,一是学科,二是术科。学科主要教军事理论,术科主要教军事技术。

要知道那些学员本就是顶尖人才,加上理论的武装,变得更能打也就不奇怪了。

同时,苏联顾问对蒋介石多次交涉,最终黄埔军校仿效苏联红军的政治委员制度,破天荒地在中国军队中设置了党代表制度和政治部。

这一制度的确立,对党的路线和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防止军队成为个人独断专行的工具起了组织上的保证。



(布留赫尔)

当然,苏联的援助不止这些,还有实打实的真金白银。

1925年,苏联第一次拨交黄埔军校10万卢布作为维持费,并在同一通知上告诉加伦将军,只要黄埔军校提出具体的预算数字,苏联政府可以根据实际需要继续拨给。

同年,又一次性追加45万卢布,作为编练新军的费用。

1925年至1927年,苏联先后拨给黄埔军校的办学经费共达250万卢布。当时苏联派出的顾问人员,包括在中国雇用的翻译、秘书、事务工作人员,都由苏联支付工资薪水。

还没完。

1924年10月,苏联“沃罗夫斯基”号商船驶抵广东,运来了8000支步枪和400万发子弹(合算下来每根枪配备子弹500发)。



(苏联DP轻机枪)

这批枪械在当时可以武装中国最精良的一个师,而这时的黄埔军校全部师生最多不过1个营!

因为这批枪黄埔军校实力大增,腰杆子立刻硬了起来。

后来随着黄埔军校学员的增加,苏联又先后六次送来大批武器装备,共计有步枪51000支、机枪1090挺、子弹57400万发、火炮26门、炮弹1000发。其中1925年援助的军火就价值56.4万卢布。

以上,就有了名震天下的校军。

不能打才怪了。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