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红船融媒编辑部专访了开国少将王兆相、刘静夫妇的孙女王溦。王溦出生在革命家庭,爷爷是开国少将王兆相,姥爷是开国少将吴荣正,奶奶和姥姥也都是老革命。王溦是北京陕西神木企业商会秘书长,曾和革命后代一起发起成立延安延水情公益促进会,参与组建神木红色文化研究会。
▲王溦(李辰昊 摄)
采访中,王溦说:“奶奶家有三姐妹,分别叫刘清、刘亚玲、刘静,三姐妹都是革命同志,都参加了革命。”王溦说:“爷爷和奶奶是1936年相识和结婚的。那时候,爷爷27岁,奶奶15岁左右。爷爷对奶奶很好,他们恩爱了一辈子。奶奶这一辈子,也是跟着爷爷走向了革命的道路。”
▲王兆相、刘静夫妇
以下是她的讲述:
奶奶家三姐妹都参加了革命
奶奶参加革命的时间比较早,因为她岁数小,在遇到爷爷之前,一直做的都是少年团的工作和妇女的工作。和爷爷在一起之后,奶奶就跟着爷爷一起,参加革命,南征北战。
▲1936年,奶奶刘静参加红军
奶奶家有三姐妹,分别叫刘清、刘亚玲、刘静,三姐妹都是革命同志,都参加了革命。
其中,刘亚玲同志嫁给了贺长光同志,留在陕北参加革命工作。
贺长光同志是神木县贺家川镇贺家川村人,曾任神木县太和寨区委书记,横山县委书记,榆林县委副书记,靖边县县长,神木县委第二书记,佳县县委书记,榆林地区政法组副组长、榆林地区中级人民法院院长,中共榆林地委常委,榆林地区行政公署副专员,榆林地区行政公署顾问等职。
贺长光同志经历过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参加过解放高家堡战斗,并被3次授予革命纪念章。
刘清同志嫁给了杨文谟同志。杨文谟同志是开国大校,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六军第二团党委委员、陕北红军独立师第三团政治委员、陕北省军事部供给部部长、神(木)府(谷)红军独立师参谋长。
抗日战争初期,曾任八路军第一二〇师警备第六团参谋长、八路军留守兵团保安司令部神府军分区参谋长、保安第四团团长。抗日战争胜利后,历任冀东军区第十三军分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冀东军区参谋长、冀东军区南下大队大队长。
新中国成立后,历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十一兵团第五十三军参谋长、中南军区海军司令部参谋长、海军南海舰队参谋长、海军司令部动员部部长、海军后勤部副部长等职。
奶奶刘静嫁给了爷爷王兆相,爷爷是开国少将,曾任高级工程兵学校校长、工程兵学院院长、军委工程兵顾问等职。
一段小插曲成就了奶奶和爷爷的姻缘
奶奶和爷爷是一个镇上的老乡,奶奶家有三姐妹。
本来,爷爷的年龄跟奶奶差的比较大,所以,原本张秀山同志要介绍给爷爷的是刘家的老大,也就是三姐妹中的姐姐,因为姐姐和爷爷年龄相仿,又有文化。
可是,因为姐姐在城里读书,没回来。
爷爷去的时候,看见了我的奶奶,也就是刘家的妹妹。爷爷说,奶奶性格就跟假小子一样,风风火火的,爷爷很喜欢,就觉得妹妹挺好。觉得妹妹特别麻利,特别利落。
爷爷就跟对方的父亲,也就是后来的老丈人说,想跟奶奶在一起。我的奶奶,当时也就同意了。因为在当地的传闻中,都说我爷爷是黑狸虎,是天神下来的,那得多厉害。
爷爷和奶奶是1936年相识和结婚的。那时候,爷爷27岁,奶奶15岁左右。
后来,爷爷对奶奶也很好,他们恩爱了一辈子。奶奶这一辈子,也是跟着爷爷走向了革命的道路。
▲王兆相、刘静夫妇
就是这么一个小小的插曲,错过了爷爷和刘家姐姐的缘分,但是,又成就了一段奶奶和爷爷的姻缘。
爷爷和奶奶忍痛放下两个女儿
爷爷一生有8个孩子,有6个孩子跟爷爷活到了解放以后。爷爷有两个女儿,在山东抗日根据地的时候,因为转战,没有办法带着孩子,就只能把已经两三岁的,都已经会走路了的两个女儿放在了老乡家。
爷爷和奶奶离开以后,从此跟这两个女儿就失去了联系。解放以后很长时间,尽管爷爷和奶奶也曾想办法到山东去找过两个孩子,但是再也找不到了。
因为这件事,爷爷是非常难过的。爷爷一直记得,这两个女儿那时候都已经会走路了。
在爷爷老年的时候,甚至糊涂的时候,虽然他的记忆不是特别好,但是他还是经常会想起这两个孩子,爷爷总是哭着说:两个囡囡就这么没了,就一直喊着两个女儿的名字。爷爷每次想起来,就一直哭。
这也是老一代的革命家,不得已做出来的牺牲。两个女儿的这段经历,给爷爷一生都留下不可磨灭的伤痛记忆。
但是没办法,那个时候,大家为了革命,为了前进,为了不耽误其他战士们的行程,就只能把孩子留下来,他们那一代人牺牲的很大。在那个战争年代,有很多的战士们,有很多的党员干部们,也只能是这样一路牺牲。
后来,我的一个小叔出生以后,当时也是抗战需要转战的时候,爷爷就带着小叔一起去东北了。说:这个孩子无论如何也得带在身边了。另外一个儿子,也就是我的父亲王延生,也被送回了神木老家。
这其中还发生了一个故事。刘志丹同志虽然牺牲了,但是他的夫人同桂荣同志还在。同桂荣同志提出来说,你把孩子留给我,同奶奶想要照顾我的父亲。因为刘志丹同志和爷爷也是老战友。
▲全家福
但是,爷爷和奶奶一商量,因为已经丢了两个孩子,怕这个孩子也丢了,所以就婉拒了同奶奶的帮助。就把孩子送回到老家神木去,让本家的那些人照顾,未来还能找回来。就这样,把我的父亲送回了老家。
▲1961年,父亲王延生和爷爷王兆相军装照合影
所以,我的父亲打小就是在神木长大的,直到12岁左右。那个时候,爷爷跟奶奶到了洛阳,父亲才重新回到了他们的身边。
爷爷跟奶奶的感情是特别好的
我的记忆里,爷爷跟奶奶的感情是特别好的。
按说我们中国人,表达感情会比较含蓄一些。但是,我的爷爷和奶奶每次在客厅里,或是在外面散步的时候,都会手拉手。
他们坐的沙发,不是双人沙发,是两个单人沙发,并排放在一起,他们一定是手拉着手,或者时不时的抚摸一下对方的手。有的时候,爷爷也会亲一亲奶奶,亲亲额头、亲亲脸颊。
从小,我们就觉得爷爷和奶奶的感情特别好。他们俩在上个世纪30年代结婚,几十年感情一直很好。
▲王兆相、刘静夫妇
我曾经听爷爷家的一个警卫员说过,爷爷时不时会跟他们聊起奶奶在战争年代的故事,说奶奶也是很辛苦的,一个女战士走下来是很不容易的。所以爷爷很珍惜奶奶,觉得奶奶是一个很坚强的女人。
爷爷是一个特别节俭的人
关于家风方面,我的爷爷和奶奶其实并没有直接告诉我,什么能干,什么不能干。
可能因为我的爷爷是军人出身,在我的心里,他一直是比较有威严的,身板挺直,对人要求严格。但其实,他还是挺亲和的一个人。
奶奶这个人,特别的严格,她对人的要求比较仔细。不过,离开我们家的工作人员都特别喜欢奶奶跟爷爷,对他们也都很敬重。
从小,爷爷一直嘱托我,要好好学习。
每个周末我们去看爷爷和奶奶的时候,爷爷跟奶奶都会坐在客厅中间的沙发上。我每次去的时候,他们一定会先去亲一亲、抱一抱,还是很有仪式感的。他们会关心我这周过的怎么样,学习、生活等等。
因为我年纪比较小,所以并没有听爷爷讲过什么故事。都是我出国回来以后,慢慢学习、慢慢认识、慢慢了解,才开始对这些红色历史感兴趣。
我爷爷那时候特别喜欢戏曲,除了晋剧就是京剧。我那个时候,对京剧也比较感兴趣,所以我经常跟爷爷一起听戏剧频道,看一些京剧。
爷爷是一个特别节俭的人。首先,他是陕北人,从小就比较艰苦朴素。同时,他又是一个革命战士,他真的继承了共产党的风格。
还有一个故事,小的时候过春节,有时候会布置一些彩灯,想有一点节日的气氛。爷爷都会嘱托说,等晚上八点钟再开灯,也不要开太长时间。爷爷对这些细节比较重视。
爷爷认为,省下的每一分钱都是给国家省下来的,时时刻刻还是想的国家。
专车只能在工作时候用,子女不许用
▲王兆相、刘静夫妇
因为爷爷是将军,所以他有司机,也有自己的专车。
但是,爷爷曾严格的告诉家里人,他说:这个车,是党配给他的专属车。而且这个车,只能是去工作的时候才会用。
爷爷一直强调,这是公家为了他方便工作所以才提供的。
奶奶可以用车,是因为奶奶也是一个红军战士。虽然她没有享受车的待遇,但她作为老红军战士,同时也在战争年代受过伤,所以奶奶是可以用车的。但是,作为儿子跟女儿,谁也不许用这个车。
有事自己骑车去,自己想办法坐公交车去。
所以,爷爷的要求是非常严格的。
爷爷对奶奶说:我对不起你,就走了
1941年的时候,奶奶跟着爷爷到了山东抗日根据地。那个时候,正赶上日本人对山东一带,包括临沂地区进行铁壁合围大扫荡,还实行了“三光政策”。
当时,我们的部队也是几经突围,一直在没日没夜的战斗。连续跑了三天三夜之后,奶奶的身体不是特别好,就已经力不从心,根本就跑不动了,就一个人坐在石头上休息。
当时,爷爷看到以后就说:你还不赶紧跟上。但是,奶奶跟不上啊,奶奶说:你走吧,我走不了了。爷爷的警卫员当时就想留下来陪奶奶,但是被奶奶拒绝了,奶奶说:你的使命是保护好首长,不能留下来陪着我。
就这样,爷爷看了一眼奶奶,就说:那我对不起你了。为了指挥战斗,爷爷就走了,奶奶就留了下来。
一开始的时候,奶奶的确是想拽着驴和马的尾巴走,但是后来实在是没力气,腿就像铸了铅一样,根本走不了。
奶奶侥幸活了下来,幸免于难
奶奶一个人留下来以后,天已经黑了,她也已经处于半昏迷的状态,就赶紧躲在一个石头缝里休息。等她醒来以后,就发现身边有日本人说话,还有日本人在那做饭,离她也就七八十米,但日本人在的那个角度看不见她。
当时,奶奶就想趁着日本人没发现,赶紧跑出来。奶奶就赶紧从石头缝里蹭出来,就开始走。这时候天已经快亮了,奶奶又碰上了日本人开始搜山。
奶奶一看没有办法,腿也不太好使,奶奶看见地上有很多被日本人杀害的尸体,她就想着,往自己身上抹点血,抹点土,装成死人,躺在尸体中间了。
就这样,奶奶幸免于难,当时也没有被抓住。
后来,有警卫员回来找到了奶奶,又把奶奶找了回去。但是,部队考虑到,有很多家属身体弱,便决定让女战士们和伤病员不要跟着大部队走,让部队里行动力快的人先上山,就这样分成了两拨人。
当时奶奶就同意,说没问题,听党的安排。就这样,这群人就留下来了。
也很不幸,当时跟着转移的有一部分家属,因为敌人的飞机空袭和轰炸,包括政委的夫人等,几乎全部的家属都牺牲了,只有奶奶等少数几个人,因为在空袭中和大家走散,反而侥幸的活了下来。
奶奶藏在井里,被老乡救了一命
因为没有吃的喝的,奶奶便想办法到村里去,想弄点吃的。但是,那时候日本人对我们的围剿特别的残酷,有很多日本人,包括日伪军都不定期的到村里去扫荡,当时村里也是鸡飞狗跳的。
奶奶还没到村口就被打出来了,奶奶就跑,但是腿受伤了,也是到天黑的时候,奶奶就觉得不能再跑了,当时看到一口井,枪声就在耳前,就跳到井里头去了。
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天也黑了,有一个人去挑水,奶奶就趁着老乡挑水的时候,和对方说:老乡,我是八路,你能不能救我。这个老乡是个大爷,老乡说:你等着,我去找人来。后来,大爷找来他的闺女一起,把奶奶拉了上来,带到了家里。
奶奶是陕北人,说的陕北话和山东方言是不一样的。老乡一看到奶奶就说:一听你就不是我们当地人,因为陕北人口音很重的。老乡帮奶奶处理了腿上的伤,但是子弹取不出来,最后只能用土办法,把棉服里的棉絮拿出来用火烧糊在伤口上,止血消炎。
老乡跟奶奶说,不是我们不想留你,每天日本人都会进村来扫荡,你这个口音我们藏不住你,你可以上山去藏在山洞里。就这样,老乡给了奶奶一些吃的,还有一把剪刀,给奶奶送到了山上。
到了山上,大爷临走的时候还跟奶奶说:真的对不住你,真是没办法。奶奶握着大爷的手,特别感激他。奶奶觉得,没有这个老乡,也根本就没有刘静。上山以后,奶奶就开始躲藏的生活,要不断的在不同的山洞转移着过。
那时候应该是冬天,山是秃的,根本没有吃的。奶奶就拖着伤,装成哑巴,想到村里去找吃的,没想到,还没找到吃的,又碰上扫荡又开始了,鬼子又进村了,就只能快跑。大家四散逃走的时候,听到有人喊刘指导员,一看是部队里头一个宣传员,是从上海来的一个学生。
两个人见面以后,就一起上了山。这个女战士就陪着奶奶在山洞里,平时下山去找一些吃的,就这么着,二人又度过了十多天,将近二十天的时间。但是,这么一天一天的下去也不是个事,日本人不断的在扫荡,女战士提出来说去找部队,找到部队再来救奶奶,给奶奶留下来吃的和刀,就走了。
但这一走,他们从此再也没有见过,都不知道最后对方的命运是什么。
奶奶说:最后一颗子弹留给自己
奶奶在山上的时候,有一次,看见一个放羊的人,他是一个放哨员。这个男孩子年龄不大,一看到奶奶就说:你肯定是八路。奶奶就很警觉,说你不要胡说。男孩说:你放心,我以前就是放哨的。我看你受伤了,我给你拿点吃的。在男孩的帮助下,奶奶又坚持了一周。
有一天,这个男孩上山就跟奶奶说:你的爱人是不是姓王,山下有个王首长,他的警卫员正在村里找人,说要找不着部队就要走了。奶奶很警觉,不知道是不是个计谋,她说:我不认识你说的什么王首长。不过,既然有战士在山下,那我下去看看,都是八路军,没准我能回到部队。
然后奶奶就下了山,到村里一看,果真是爷爷的警卫员。就这样,奶奶和爷爷失散了将近四十天,奶奶终于被找到了,就赶紧找了一个担架把奶奶抬回了部队。
奶奶在这个过程中,包括她后来也说,她一直想:如果真被日本人抓住了,我枪里的最后一颗子弹就留给自己,剩下的能打死几个日本人就打死几个。从来没有想着,活着被日本人抓住过。
(除部分标注来源外,其他图片均由受访者供图)
撰文:张喜斌
视觉:李辰昊
统筹:李秀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