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人九痔”的老话不绝于耳,在中医体系中,痔疮这类病症可以说是“历史悠久”,早在先秦的《山海经》里就有提到过,“有鸟,名曰栎,食之已痔”,而关于痔疮的病因,最常见的自然就是饮食,多与自身饮食不节有关。

另外,外在病邪侵入身体、劳累过度等,也是诱发痔疮的重要原因,这些病邪常常会在身体里共同作用,进而导致不同症状的出现,那么,中医究竟是如何调理痔疮的呢?细分4种不同类型的痔疮,辨证施治,可获良效。

1.风燥伤络



在中医看来,我们人体和自然界是相对统一的,风在自然界里来影无踪,所以也就有了“善行数变”的特点,而这“燥”,同样也是中医里导致病症出现的常见原因。当肠道里水分不足时,便很容易出现大便干燥、排便不爽等症状,这个时候,若是风邪和燥邪同时侵入人体,那么身体里的血液就会下行。

这类出血病症往往比较急躁,而且常常会出现肛门干燥、瘙痒不断等不适,痔疮的特点也是以出血鲜红为主。

2.湿热下注

湿生百病,湿邪可以说是现代人最常见的一种病症,身体里湿邪的出现不仅与外界侵入的湿邪有关,同样也可以在身体里生成,外来的湿邪主要跟气候以及生活环境有关,比如,长期生活在潮湿的环境里,就更容易成为湿邪的目标,而内在湿邪的形成,则主要跟脾胃紧密相关,中医认为,脾主运化,不仅可以运化身体里的精微物质,同样还能运化水湿,要是脾胃出现了虚弱,那么水湿就会在体内泛滥,最终形成湿邪。



当身体里的湿邪长时间没有化解,那么就会导致热邪生成,湿热交错,而与风燥邪气不同的是,有湿邪的周围往往异常湿润,所以,在肛门周围就可能会有明显的潮湿感,并且热邪会导致局部肛门红肿热痛,坐立不安。

此外,体内的热邪还具有迫血妄行的作用,会“逼着”正常血液不走常道,此种病症表现出血量较多,色鲜红。不过,也是因为湿邪的存在,所以这类证型的患者,常常会出现大便不成形、大便溏稀,或者是大便粘滞马桶等情况。

3.气滞血瘀

体内气血的正常运行,能够更好地维护脏腑功能,在这种情况下,身体自然就会更加健康,可若是气血运行出现了异常,那么就很容易诱发疾病,中医认为,“气为血之帅”,同时,气机还具有推动血液运行的作用,倘若身体里的气机出现了不足,血液就会难以推动,如此就会导致血液瘀滞,而在气滞血瘀的状态下,肛门的疼痛感就会随之而来,此为不通则痛,瘀血还有可能会导致血脉进一步出血,进而引发更严重的炎症反应。

这类患者在症状表现上,可以看见肛门有肿物外脱,而且肛周皮下可见大小不一的血栓,表面皮肤紫暗,疼痛明显,不能触碰,不敢排便,甚至对小便也会造成影响,导致小便不利。

4.脾虚气陷



最后一种证型是脾虚气陷,在中医学里,脾脏不仅仅是一个脏腑,还是气血生成之源以及我们身体的后天之本,能够为身体运输营养物质,我们身体里的其他脏腑,之所以可以固定位置不动摇,这往往就跟脾胃的气机升举有关,若是脾胃出现了不足,那么就很容易导致脏腑下垂。

这类肛门病症的患者,在症状上常常会出现肛门有无外脱,不容易复位,有明显的的坠胀感和异物感,在排便的时候,也会比较费力,而且脾气不足还会影响自身食欲,气虚导致乏力、不想说话等情况。

现如今,痔疮也算是一种很常见的病症,不过,对于长期的慢性失血来说,也很容易对身体健康构成影响,并给自身生活带来诸多不便,所以,大家还是要谨慎对待它,并尽早开展治疗。

【本图文由“轩辕岛”新媒体独家原创出品。作者周浅,未经授权,请勿转载、复制】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