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3日,来自甘肃酒泉的“95后”青年程凯,在甘肃省中心医院顺利完成造血干细胞捐献,这份来自西北的“生命火种”,也将跨越山河,为一位在血液病痛中挣扎的生命托起重生的曙光。程凯也成为了甘肃省第71例造血干细胞志愿捐献者。
捐献当天,省红十字会党组成员、副会长冯连宝一行来到采集室看望慰问程凯,向他无私奉献、挽救生命的善行义举表示敬意,并为他颁发甘肃省红十字会“博爱金奖”和捐献造血干细胞荣誉证书。
平凡人的非凡选择
26岁的程凯是甘肃省酒泉市的一名公路段技术工人。从小乐于助人的他,在偶然的一次献血过程中,了解到了造血干细胞捐献,当红十字会工作人员询问“要不要多留8毫升血样加入骨髓库”时,他毫不犹豫地签了字。
“当时只觉得多留个救人机会,没想太多。”正是这份朴素的善意,让他在三年后的今天,有机会挽救素不相识的血液病患者。
当善意遇上生命的呼唤
2025年2月,程凯接到省红十字会电话,告知他与一名白血病患者初配成功。这个消息让他既意外又紧张,因为大多数人或许一辈子都不会接到这个电话,惊讶的同时他也有点顾虑。但当他查阅了相关资料并向医护人员咨询后,其打消了所有的疑虑,尤其是当看到那些白血病患儿化疗的照片时,他更加坚定,要将种在心底的“意义之种”变成真正的“希望之树”。
他坦言,最艰难的是说服家人,当时母亲担心捐献影响健康,他就请来医生朋友给母亲当面解释捐献的科学原理,并以成功捐献者的案例视频让母亲安心。
“妈,如果生病的是我,您会多盼望有人伸出援手啊。”这句话让程凯的母亲含泪点了头。
从忐忑到坚定的蜕变
2025年5月9日,程凯从酒泉来到兰州,入住甘肃省造血干细胞采集医院,并完成了前期的身体检查和第一针动员剂的注射工作。
“想到患者正等待这份生命火种延续生命,所有不适都显得微不足道。”谈及注射动员剂后的身体疲惫感,程凯表示这一切都是值得的。
据医生介绍,此次采集时血液将通过分离机循环过滤,最终提炼出196毫升造血干细胞混悬液——这份承载生命希望的珍贵馈赠,是白血病患者重生的希望。
让善意不再孤单
“很多人觉得捐献干细胞很可怕,其实和献血差不多。真正需要勇气的是那些长期等待的患者。”通过切身的感受和验证,程凯建议公众消除误解并呼吁更多人加入中华骨髓库。
这个西北青年用行动证明:善意的火种藏在每个人的血液里,当十四亿分之一的概率变成百分之百的希望,就是生命最美好的模样。
据资料显示,我国每年新增10万名血液病患者,全国360万入库志愿者中,仅有2万人能实现这样的生命接力,每一例成功捐献都是生命的奇迹。
欢迎年龄在18~45周岁,身体健康(符合无偿献血条件)、有爱心、有奉献精神的社会人士一起加入中华骨髓库,传递生命新希望!已经加入中华骨髓库的志愿捐献者如需变更个人信息,可登录中华骨髓库官网(http://www.cmdp.org.cn)按照提示进行修改,也可以在工作时间致电中华骨髓库甘肃省分库进行人工信息变更,联系电话0931-8437573。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田小东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