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外卖成为“新常态”,癌症风险也在悄然上升。作为一名临床医生,在门诊遇到越来越多的年轻患者。在询问他们的病史时,我发现一个共同点:他们每周至少有五天是通过外卖来解决三餐的。2023年,《柳叶刀·肿瘤学》发表了一项重要研究:全球每年大约有80万例新发癌症与超加工食品有直接关联,而外卖食品中超加工成分的比例高达83%!今天,我们将探讨外卖与癌症之间的致命联系,并提供一些切实可行的防癌策略。
三大“致癌元凶”潜伏在你的外卖包装中
01
超加工食品
根据NOVA食品分类标准,那些含有防腐剂、增味剂、反式脂肪等五种或以上添加剂的即食食品(例如速食便当、预制菜肴、炸鸡汉堡等)均归为此类。研究显示:西班牙纳瓦拉大学对两万名参与者进行了长达十年的追踪研究表明:每日摄入超过三份超加工食品,结直肠癌的风险会增加34%。法国的NutriNet-Santé研究也指出,超加工食品在饮食中所占比例每增加10%,乳腺癌的风险便上升12%,这与食品中的内分泌干扰物质有直接关联。
02
高温烹饪产生的致癌物质
这些有害物质正在侵蚀你的DNA,外卖中常见的烹饪方法的致癌风险等级如下(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的分类)
烹饪方式与致癌物关系表
烹饪方式
产生致癌物
致癌等级
主要攻击器官
油炸
丙烯酰胺
2A类
卵巢、子宫
烧烤
苯并芘、杂环胺
1类
胃、结直肠
爆炒
多环芳烃
1类
肺、膀胱
实验室研究显示:丙烯酰胺——欧洲食品安全局(EFSA)发出警告,对于体重60公斤的成年人来说,每天摄入60微克的丙烯酰胺(约等于两份炸薯条的量)就可能达到致癌的阈值。苯并芘——中山大学的研究表明,当饲料中混入0.1微克/克的苯并芘,经过六个月后,小鼠就会出现胃部的癌前病变。
03
塑料包装:隐形的“激素定时炸弹”
隐藏在外卖包装中的潜在危害:双酚A(BPA)具有雌激素样作用,能够促进乳腺癌细胞的增殖。邻苯二甲酸酯则可能破坏甲状腺功能,增加甲状腺癌的风险。令人震惊的研究数据:2023年,北京大学的研究团队对100份外卖餐盒进行了检测,结果发现65%的餐盒在接触热食后释放的BPA含量超标,其中一份麻辣烫汤汁中的BPA浓度竟然达到了89μg/L,超出安全标准的17倍!
的身体可能早已发出了求救的信号,长期依赖外卖的饮食者,若出现以下症状,请立刻就医
01、消化道红灯
持续的胃胀和反酸可能是慢性胃炎的征兆,甚至胃癌的前兆;大便带血或变细可能是结肠癌的信号。
02、代谢警报
如果体重无缘无故下降超过5%,可能是肿瘤消耗所致;颈部出现肿块可能是甲状腺癌的征兆。
03、激素紊乱
女性月经失调可能是塑化剂干扰的结果;男性乳腺发育可能是受到类雌激素物质的影响。
医生的“防癌外卖攻略”
我们将采取“三减三增”策略来对抗致癌风险,即减少加工食品、减少高温烹饪、减少塑料使用,同时增加膳食纤维、增加抗氧化剂、增加微量元素的摄入。
01
点餐时请谨记“三看”原则
检查包装材质:坚持使用纸质餐盒(避免使用塑料餐盒)
观察烹饪方法:优先挑选清蒸、白灼、炖煮等健康烹饪方式(例如清蒸鱼、上汤青菜)
审视配料表:避免选择含有“焦糖色”、“氢化植物油”、“亚硝酸钠”的菜品
02
进餐时请遵循“三不原则”
避免搭配含糖饮料:例如,一杯奶茶的糖分相当于14块方糖,高血糖状况可能会加速癌细胞的生长。
-避免直接用微波炉加热塑料容器:建议将食物移至陶瓷或玻璃碗中再进行加热
-避免饮用含有浮油的汤汁:例如,一碗酸辣汤可能含有高达3克的反式脂肪酸,这相当于心脏猝死风险增加约21%
03
补救性营养补充方案
致癌物与解毒营养素对应表
致癌物
解毒营养素
推荐食物
作用机制
苯并芘
叶绿素
菠菜、西兰花
结合致癌物加速排出
丙烯酰胺
槲皮素
苹果(带皮)、洋葱
抑制DNA烷基化损伤
塑化剂
十字花科硫苷
羽衣甘蓝、芥蓝
激活肝脏解毒酶系统
比外卖更危险的是“健康惰性”
01、每周至少安排3天作为“厨房日
备餐公式:1份优质蛋白(如蒸鱼或豆腐)+2份彩色蔬菜(包括深绿色和红黄色蔬菜)+1份全谷物(例如糙米或藜麦)
02、每年进行一次“癌症早筛”
代谢:进行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检测(以监测胰岛素抵抗)
胃部:建议40岁以上的个体接受幽门螺杆菌检测和胃蛋白酶原筛查
肠道:建议每年进行粪便隐血检测,并从45岁起每5年进行一次肠镜检查
03、每日坚持20分钟的“抗癌运动”
理想选择:快走(心率达到每分钟120次)——哈佛大学的研究已经证实,每天进行快步走可以减少13种癌症的风险
切勿让今日的便捷,成为明日的遗憾。在我们抱怨“看病难、看病贵”之际,但往往忽略了:预防始终胜于治疗。从现在开始,减少一份油腻的外卖订单,为自己准备一顿清淡的便餐——这一简单的决定,可能让你在十年后避免踏入肿瘤科的诊室。
来源:西安市第三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