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水浒传》中,武松有这样一段比较特殊的经历,那就是在孟州城官场大佬张都监身边当伴当的一段日子。

为什么说这段时间对于武松来说,是比较特殊的经历呢?

咱们且看这段时间之外,武松是怎样的状态。

武松第一次亮相,是在柴大官人的庄园。

某个夜晚,宋江醉酒走路,不小心踩翻了武松正在烤火的铁锨,动怒的武松一把抓住宋江就要暴打。

从这个细节我们可以看得出,虽然武松在柴大官人那边不受待见,但是武松活得非常自在,心里有什么想法,会直接表现出来,一点也不含糊。

随后,武松来到阳谷县,因打虎有功,被县令任命为本县的都头,前后待了有大半年的时间。

这段时间,武松又是怎样的状态呢?

整天小酒喝着、身边几个土兵寸步不离伺候着,如果再过段时间只怕武松就走不动道了。

抛开哥哥被潘金莲、西门庆等人毒杀不说,武松在阳谷县的这段岁月总体是惬意、自在的。

这个期间,武松要名有名、要利有利,深受县令器重。

最为关键的一点是武松是按自己的方式生活,无需看任何人的脸色。

后来,武松为报哥哥血仇,杀死潘金莲、西门庆后,被发配到了孟州城。

因为帮助施恩打败蒋门神,夺回了快活林,武松在施恩府上继续备受敬仰和尊重,原著中说施恩“把武松似爷娘一般敬重”。

也就是说,武松在施恩那边,活得还是一如既往的潇洒和滋润。

后来,武松去到二龙山、再到加入水泊梁山,照样是快意恩仇、敢打敢骂,活得那叫一个硬气。

宋江在水泊梁山的年会上,提出招安口号的时候,武松当众就怼了过去,一点也不给宋江面子。

综上这些片段,这才是广大读者心目中好汉武二郎的形象:快意潇洒、知无不言、顶天立地。

可是,武松在张都监手下当差的那段时间,又是什么状态呢?

先看武松初次见到张都监是什么状态吧:

武松跪下称谢道:“小人是个牢城营内囚徒,若蒙恩相抬举,小人当以执鞭坠镫,伏侍恩相。”

你们能想象出,这么肉麻的表忠心话,会出自打虎英雄武松之口吗?

还有武松应邀参加张都监家宴时候的表现:

唱个无礼喏,远远地斜着身坐了。

武松这行为,比大姑娘上轿还要拘谨。和《红楼梦》中,门子面见贾雨村时“斜签着坐下”有一拼。

如果和武松的日常表现相比,这番表现简直就是判若两人。

之前我分析过,武松之所以在张都监面前表现得如此卑微,是因为武松认为张都监是当下唯一可以改变他命运的大佬。

武松是犯下杀人重罪被发配到了孟州城,理论上来讲,想要翻身重新过上出人头地的生活,难度很大。

施恩父子俩只是普通的管营,可以给予武松在孟州牢城物质生活上的方便,却无法改变武松杀人犯罪的过往事实,更无法助力武松在身份等级上进一步跨越。

不过,张都监或许是有这个能量的,至少武松是这么认为。

如果张都监能把武松的过往全部抹平,再提携他重新进入官场,那不正是武松梦寐以求的吗?

所以我们才会看到武松在张都监面前,表现得出奇的卑微。

为此,武松一连几个月都顾不上理睬施恩,只为在张都监面前卖力表现。

是不是有点像某些女孩认识了高富帅后,就果断将之前的男朋友拉黑一样。

但是,武松的愿望成真了吗?并没有。

抛开张都监从一开始就没安好心不说,就算他是有心重用武松,但是其代价却是要武松放弃尊严、对他卑躬屈膝,武松当真会那样做吗?

我觉得依武松的个性,他是不会这样就范的。

最终,他还是会和张都监不欢而散。

我们管这种现象叫:道不同不相为谋。

因为,武松在和张都监相处过程中,其行为举止相较于平时,已经完全走样、变形了。

武松在张都监身边,很难再做回自己、找到自我——那是通过放弃自我达到取悦别人的目的。

好汉武二郎断不会这样做的。

顺着《水浒传》中武松的这段经历,我们继续探讨这样一个话题:

当你和一个人相处,会令自己的日常行为走样、变形,很难再做自己的时候,那意味着你需要远离这个人。

因为,你之所以会改变自己的行为去迎合对方,说明对方处处都能够拿捏你,令你长时间陷入被动当中。

你和对方从一开始就不是对等的交往。

再往深刻之处讲,这样的相处之下,是对方在不断吸收你的能量,而你却从对方那里获得不了任何增进,久而久之换来的是自我的不断损耗和陷入消沉。

所以,遇到这样的人、这样的环境,一定要远离。

无论是工作、生活、职场、官场、人际交往、婚恋等,这句话大体都是适用的!

(全文完)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