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中没有主角,但即便这是一部群像戏,有些角色的光芒也是无法淹没在人潮中的,比如武松就是这么一号人物。
额上界箍儿灿烂,依稀火眼金睛;身间布衲袄斑斓,仿佛铜筋铁骨。戒刀两口,擎来杀气横秋;顶骨百颗,念处悲风满路。啖人罗刹须拱手,护法金刚也皱眉。
(武松剧照)
这即是施耐庵赋予武松的形象,仿佛不是在写一个凡夫俗子,而是塑造一位天神般的存在,当然,这难免有些夸张的成分,但武松也确实是近乎无敌的存在,同时他也活到了最后,得了善终。
所以他凭什么这么强?
一、天下无敌之人
武松在故事初期的单人戏份称得上是最华丽的个人秀,那“武十回”中,他就是所向披靡的存在。
先是景阳冈打虎的壮举就让他得到了值得吹一辈子的名号,“打虎英雄”可不是谁都能当的。
后来解珍、解宝猎虎,李逵杀虎,都没法与武松的徒手打虎之举相提并论。
书中只道:“武松把那大虫嘴直按下黄泥坑里去。那大虫吃武松奈何得没了些气力。武松把左手紧紧地揪住顶花皮,偷出右手来,提起铁锤般大小拳头,尽平生之力,只顾打。打得五七十拳,那大虫眼里、口里、鼻子里、耳朵里都迸出鲜血来。”
这一战,体现的是武松的勇猛。
接着是十字坡遇上孙二娘,那女子有心加害武松,可武松却将她轻松擒下。
(醉打蒋门神剧照)
说是:“那妇人一头说,一面先脱去了绿纱衫儿,解下了红绢裙子,赤膊着便来把武松轻轻提将起来。武松就势抱住那妇人,把两只手一拘,拘将拢来,当胸前搂住。却把两只腿望那妇人下半截只一挟,压在妇人身上。”
瞬间从“猎物”变成“猎手”,这一战展现的是武松过人的洞察力。
再到醉打蒋门神,那蒋门神好歹也是一方恶霸,可在武松面前,他却没有半点招架之力:“先把拳头虚影一影,便转身,却先飞起左脚,踢中了,便转过身来,再飞起右脚。这一扑有名,唤做‘玉环步,鸳鸯脚’。”
这一战,展现的是武松的灵敏身法。
哪怕是在后来的群像戏中,武松也有不少精彩的表现,比如以步军头领的身份斩杀马军将领耶律得重、贝应夔,这对于其他人而言都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他却做到了。
所以还是那句话,到底凭什么?
要知道这绿林可不仅仅只是逞勇斗狠就能闯的,武松之所以能保持不败,还有其他的原因。
而施耐庵赋予他那三位“红颜”的名字里,就藏着答案。
二、武松的三位红颜
武松遇上过哪三位红颜(情人)?
南朝宋·鲍照《翫月城西门廨中》诗:“回轩驻轻盖,留酌待情人。”这里的“情人”说的就是有特殊情谊的人,而不是纯粹的男女关系的那种情人。
(武松、玉兰剧照)
顺着原著剧情读下来就应该知道,其一是他那大嫂潘金莲,其二是他在十字坡遇上的女魔头孙二娘,其三则是张都监送给他的未婚妻玉兰。
先说潘金莲,那女子风流多情,一见武松就动了歪心思,尽管武松表现得十分抗拒,但从她污蔑武松,武松却没有在武大郎面前将她戳穿来看,武松多少还是对她有些怜惜之情的。
接着是孙二娘,很难说他对孙二娘是怎样的感情。
因为从表面来看,孙二娘就是典型的女魔头,且不知有多少过路客死在了她手中,武松就该将她除之而后快,可后来的武松却与她义结金兰,电视剧中更是让武松在她被杀之后痛哭流涕,可见在主流观点看来,武松对孙二娘是有感情的。
(武松、孙二娘剧照)
最后是玉兰,相对而言,武松与玉兰的交情是最浅的,张都监做局招揽武松的时候,是把玉兰当成筹码,但从武松愿意接受“为张都监卖命”来看,他多少也是对玉兰动了情的。
所以这三位红颜的名字有何玄机?
这恰恰反应了武松的生存之道。
三、真实的武松
正如前文所言,武松确实是勇武过人,但这绿林不是靠狠,靠一身本领就能闯的,有时候也需要一些别样的智慧。
那潘金莲的“潘”视为攀附的“攀”,你就能理解武松为何走到哪都吃得开了。
当初他遇上宋江的时候,差点动手要打宋江,结果柴进一说对方是那“孝义黑三郎”“及时雨”“呼保义”,武松瞬间服软。
只道:“那大汉听得是宋江,跪在地下,那里肯起,说道:‘小人有眼不识泰山,一时冒渎兄长,望乞恕罪!’”
你可曾注意到武松也有认怂的时候?
包括后来投奔二龙山,以他的性格,又如何愿意屈居人下,可他偏偏就做了鲁智深的小弟。
再到后来宋江要接受招安,他是持反对意见的,可他最终还是选择了妥协。
那孙二娘的“孙”就不难理解了,指的即是武松在比自己强,比自己更有能力的人面前,都是会主动低头的。
最后那玉兰的“玉”,可以理解为“欲”,也就是说武松懂得如何压抑自己内心的欲望。
(武松、潘金莲剧照)
当初他第一次见潘金莲时,书中就有这么一段:“武松看那妇人时,但见:眉似初春柳叶,常含着雨恨云愁;脸如三月桃花,暗藏着风情月意。纤腰袅娜,拘束的燕懒莺慵;檀口轻盈,勾引得蜂狂蝶乱。玉貌妖娆花解语,芳容窈窕玉生香。”
你敢说武松没注意到潘金莲的美?但他懂得如何克制自己内心的欲望。
后来也是一样,他在遇上强敌时,不强出头,与卢俊义只打三个回合就跑,战场上也几乎没解决过一流高手,这都是他保持“不败战绩”的秘诀。
所以这才是真实的武松,有勇猛的一面,也有能屈能伸的一面,施耐庵写《水浒传》从来都不是歌颂这帮绿林狠人,他只是客观地陈述故事,所以他笔下的人都有多面,反倒显得更为真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