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色漫过寺院的红墙,下课后,我与师兄们踏着青砖缓步前行。檐角铜铃随风轻摇,恍惚间,我又想起去年春季参加闻熏班考试时的自己——那么懵懂、忐忑,却对佛法满怀期待。如今,法师们讲过的“缘起性空”“十二因缘”“五戒十善”早已在心头生根,像檐下渐次亮起的灯笼,一盏盏映亮来路。
《燃灯之歌》里唱“点一盏明灯,燃希望之火”,恰似这一年闻熏班的时光。那些在经卷前翻动的晨昏,那些听法师开示时茅塞顿开的瞬间,都化作点点星火,驱散了我心头的迷雾。
学修路上,有两件事让我尤为难忘。
某日课间,我与几位师兄向法师请教:“何为真正的自由?”那时我正被工作与家庭的琐事缠得喘不过气,总想着“辞职旅行就能解脱”。法师却笑着摇头:“你无法在烦恼之外找到另外一个自由,烦恼即菩提。”
起初我似懂非懂,直到某夜被工作逼得辗转难眠,忽地想起这句话。细想之下,若以为辞职就能逃开烦恼,岂非像掩耳盗铃?烦恼如影随形,但若学会将琐事当作磨刀石,反能磨出心性的锋芒。如今再遇困境,我常笑着对自己说:“看,这又是个练心的机会。”
另一桩感悟,始于初学五戒的共修日。
那天师兄们围坐讨论,有人问:“受戒后是否会束手束脚?”一位师兄答得妙:“戒律不是枷锁,而是护身铠甲。”他讲起自己受持酒戒后,虽滴酒不沾,却凭专业能力赢得客户信任。另一位师兄也笑说:“以前总怕守戒错过机会,后来才懂——心正则行端,反而能走得更稳。”
那日共修如拨云见日。我原本对受戒心存犹疑,然见师兄们踊跃、精进、欢喜的精神风貌,深受感染,也一同前去受了五戒。原来守戒不是自缚,而是以正念为舟,载我们驶向更开阔的天地。
这一年,我常觉自己像一粒种子,被文殊院的慈悲与智慧浸润滋养。从前总向外求索答案,如今渐渐明白:真正的力量不在他处,而在心中。文殊菩萨手中的智慧宝剑,原是我们与生俱来的心灯——既能斩断无明,亦能照亮他人。
感恩这段殊胜因缘,亦惭愧自己修行尚浅。愿来日仍能常与佛法相伴,将这份欢喜化作甘露,与诸位同修共饮共行,在红尘中走出一条清净路。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文字|妙愿 图片|小立
美编|妙能 责编|慧法
来源|空林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