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亲们,咱打了官司,要是对判决结果有疑惑,心里肯定不踏实。今天政讯通·全国法制调研中心就跟大伙唠唠一个关键权利——判后答疑。这可不是小事,它能帮咱解开判决里的疙瘩,让咱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2024年12月23日,最高院发布了《关于在审判工作中促进提质增效推动实质性化解矛盾纠纷的指导意见》。其中第十三条明确规定:人民法院应当强化一二审裁判文书的司法说理,正面回应当事人的诉辩意见,严格落实判后答疑,促进当事人服判息诉。这说明啥?一二审的当事人对判决不服或者难以理解时,申请判后答疑是咱的合法权利,而给咱答疑解惑,是一二审审判法官的法定职责!
举个例子,隔壁村老张打了场土地纠纷官司,对判决里证据的采信不太明白。这时候,老张就可以申请判后答疑,让法官讲讲为啥这么认定证据。法官就得依据法律规定,把这里面的门道给老张讲清楚。
不过要注意,如果当地没有关于判后答疑的特别规定,咱得记住时间限制:一审判决后,要在收到判决书的15天内申请判后答疑,而且最好在这15天内就完成;要是二审判决,得在6个月之内申请并完成判后答疑。
咱申请判后答疑,不是给法官找麻烦,是为了弄清楚判决依据,好服判息诉。要是法官在答疑时,没法直面问题,或者答疑过程中发现案件可能判错了,那接下来,申请再审审查,或者法院依职权启动再审审查,就是顺理成章的事儿了。
所以啊,以后要是碰上对判决有疑问的情况,别犯愁,大胆行使咱申请判后答疑的权利!大家有任何相关问题,都可以在评论区留言,咱们一起讨论。觉得这篇文章有用,别忘了点赞收藏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