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青少年的成长过程中,叛逆期是一个非常特殊的阶段。这个阶段的男孩们常常表现出强烈的独立性,对规则的抗拒,以及与父母、老师沟通的障碍。很多家长可能会感到无奈和困惑,不知道该如何与他们沟通,如何理解他们内心深处的想法。



主讲人:北京著名青少年心理咨询师郭利方,心理咨询师、高级中学心理学教师、高级家庭教育指导师。毕业于中国政法大学,具有应用心理学(社会心理学、教育心理学)背景。专注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咨询;青少年抑郁症、强迫症、恐惧症、焦虑症、自闭、多动与抽动症及其他心理障碍丰富的个案经验。青少年成长及家庭教育:叛逆、手机网瘾、厌学、恋爱问题、孩子生理心理性偏差行为(长程陪伴有丰富的经验)、青春期问题、考前焦虑(中高考考前心理疏导)、人际交往与社会适应障碍。

叛逆不仅是对权威的挑战,更是青春期男孩内心挣扎的表现,他们在试图寻找自我认同感的过程中,常常会对身边的人表现出抵触和反感。面对这样的孩子,许多家长往往会因为无奈而选择沉默,或者用严厉的态度去对待,这样的方式只会加深孩子内心的隔阂。

沟通障碍往往源于误解。父母和孩子在想法上的差异,是造成沟通不畅的重要原因。父母希望孩子能够听从自己的建议,走上“正确”的人生道路,然而孩子却渴望被理解,渴望展示自己的想法。在这个时候,父母可以试着换位思考,回忆自己的青春岁月。那个时期的你,是否也有过对父母的不理解、对外界的反叛?

面对叛逆期的男孩,试着倾听而非指责。当孩子表现出叛逆行为时,与其直接斥责他,倒不如耐心地倾听他的想法。问问他对于某件事情的看法,了解他的感受和需求。孩子可能会在这样的交流中感受到父母的关心,而不是冷漠的评判。甚至可以尝试与孩子一起探讨他所关心的话题,放下身段,表现出对他兴趣的尊重。

沟通的方式也很重要,尽量避免使用命令式的语言。用问句代替陈述句能够更有效地引导对话。比如当他沉迷于电子游戏时,不妨问他对这款游戏的看法和感受,而不是直接责骂他玩得太多。这样的方式不仅能激发孩子的表达欲望,也能让他感受到你对他兴趣的关注。



另一方面,可以制定一些家规和底线,让孩子在一定的框架内自主选择。这样的做法既能够让他们感受到自主感,又能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冲突。与其将规则强加于他们,不如与他们共同制定,这样他们会更容易遵守。

要记住,一味地坚持自己的观点是无法打动对方的。有些父母在与孩子沟通时,往往习惯于以自己的经验去教导孩子,却忽略了孩子的感受和想法。试着将对话的重心放在孩子的身上,而不是一味的说教。在对话中,孩子可能会主动吐露出他所面对的烦恼和压力,而这些压力有时并不是父母所理解的。了解他们的痛点,能够让父母更好地把握孩子的心理状态,从而更有效地给予帮助。

在处理具体问题时,给孩子提出建议而不是强制命令。比如,面对他的学习问题,可以询问他希望如何改进,而不是直接给出解决方案。这样的方式不仅能培养孩子的责任感,还能增强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实际上,很多时候,孩子并不需要父母替他们做决定,他们更需要的是一个理解和支持他们的伙伴。

建立信任关系是沟通的核心。无论在什么情况下,信任都是沟通的基础。孩子需要感受到父母的无条件支持和理解,而不是在犯错时就受到惩罚。通过对孩子表明您的态度和立场,可以让他们更加愿意分享自己的想法与困惑。在这个过程中,父母也需要多给予肯定与鼓励,哪怕是一些小小的进步,也要及时给予赞赏。

面对叛逆期的男孩,宜温和而坚决。倘若父母能够从尊重和理解的角度出发,试图用沟通的方式去打开孩子内心的闸门,或许能够在这段艰难的岁月中找到与孩子共鸣的音符。无论过程多么曲折,只要怀揣信心与爱,定会迎来沟通的曙光。在这个充满挑战的阶段,唯有通过真实的沟通,才能更好地打开孩子的心窗,找到内心的平静与认同。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