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记昨天无意刷到央视专访荣昌模式的两个关键人物的视频。看完深有感触。忽然间觉得荣昌模式的出圈,同时也给银川的文旅发展带来了思考和学习的榜样。

在采访中,“卤鹅哥”说“宣传家乡,这样的机会像中彩票,是头一遭,怕是最后一遭。”对家乡的深情也言溢于表。反观银川,机会却是多多,这座天眷神顾,塞上新天府之城,从来不缺机会。缺的应该是一个契机。



年初的时候,银川提出来一系列措施,其中就有一个“发展演唱会经济”。在措施中,更多的是提到“引进”。简单一点理解,就是通过商业运作请歌星来银川举办演唱会,推动银川演艺文旅的发展,活跃银川的消费市场,提升银川的文化形象。

为此,还拿出专项资金(据说是800万元)对负责运作的公司企业等给予一定额的补助。不得不说,银川这是下了大力气,更是下了“血本”(可能这样说有些不妥)了。

不过,威记倒是觉得,与其外求,不如内挖?因为银川有这个实力,更有这个潜力。

外求一时火,内挖一直火!

因为,请歌星举办演唱会,只能带来一时的流量和热度;而内挖本地文旅内涵,在多媒体广泛传播的今天却能一直有流量和热度,细水长流,最终必将能汇成大海!

很多人可能忘记,或者说不记得,其实银川是一座“文艺之城”,“书香(阅读)之城”,“音乐之城”,“文学之城”!

这也是银川的独特之处!

虽然说地处西北内陆,可是银川的文化底蕴却不浅。



1、文艺之城,在上个世纪的八九十年代,银川可是被誉为“小上海”,这是多少时尚文艺青年支撑起来的赞誉。

2、书香(阅读)之城,书香银川已经成为银川的一个重要文化符号;

3、音乐之城,很多人可能不知道,银川曾一度处在摇滚乐的前沿,当年卡拉OK盛行的年代,谁不会吼一嗓子“人潮人海中,有你有我”?并且在外文书店,销售最火爆的不是书籍,而是磁带!各种音乐磁带和摇滚CD、碟片。这个可以问问老银川,家里有多少绝版珍藏版唱片的?

4、文学之城,准确说,宁夏文学支撑起来了银川的文学底蕴,无论是西海固文学,还是各种文学协会,他们都聚焦在银川。

怎么发挥这“四城”的优势?这个契机,就是览山公园的“一亿人”的流量!

一句话,银川不如拿这个专项补贴资金投放到览山公园的各种文艺文化活动中来。因为从五一假期的览山公园盛况来看,它完全具备了这个让银川出圈的能力。



把这“四城”举办的各种活动,都放在焕然一新免费开放的览山公园,不但可以扩大这“四城”的影响能力,更能让银川的文化氛围得到进一步加强。

同时也对那些原本只是去览山公园各种打卡的人们予以熏陶。

一句话,扩大“演唱会经济”的格局和适用范围,这样的银川不火?

这里是宁夏!发现宁夏之美,感受宁夏之美!

我是阿威,用温暖的文字,翻起尘封的记忆,记录宁夏的人文历史!谢谢阅读关注!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