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抗战爆发后,陕北的红军改编为八路军,下辖三个师。分别是由中央红军改编的幺幺五师,由红二方面军改编的120师,以及由红四方面军改编的129师。
红军时期,陈赓虽然在红四方面军当过团长和师长,但时间很短。从1933年起,他就一直在中央红军任职,后跟随中央红军长征,担任干部团团长,红军到达陕北后,担任红一军团第一师师长。因此总体上来说,陈赓还是中央红军出身的将领。
而红军改编为八路军时,陈赓之所以被安排到幺二九师担任旅长,主要是因为当时幺幺五师的两位旅长他都惹不起,哪一个都替代不了。
先说三四三旅,该旅主要是由红衣军团改编而成的,首任旅长是陈光。
相比之下,陈光的资历更加深厚。他曾两度代理红衣军团军团长的职位,而红衣军团始终是中央红军的主力,陈光的卓越贡献有目共睹。同时,他在红军中的威望也非常高,深受红衣军团官兵的信赖。
当红军改编为八路军时,红衣军团被改编为幺幺五师三四三旅。陈光作为红衣军团的代理军团长,自然而然地担任了三四三旅的旅长一职。
尽管陈赓后来表现非凡,成就斐然,但在红军改编为八路军的那个时期,他确实无法取代陈光在三四三旅的职位。
那么陈赓能不能到三四四旅当旅长呢?答案是也不行。
幺幺五师的三四四旅源自红十五军团,旅长一职由徐海东担任。徐海东在红军时期就以刚毅著称,他不仅是红十五军团的创始人,还是该部队的灵魂人物。他率领部队经历了漫长的游击战争,在极为艰苦的环境下,依然多次成功打击敌人。
1935年,陕北根据地面临危机,徐海东率部第一个抵达陕北,迎接党中央的到来,立下了赫赫战功。因此,由徐海东担任三四四旅的领导人,无疑是最为合适的选择。而陈赓与红十五军团并无直接联系,在竞选中自然难以动摇徐海东的地位。
除此上述两位旅长的原因之外,幺幺五师师长林帅的存在,也是影响陈赓到幺幺五师的一个重要原因。林帅是黄埔四期,而陈赓是黄埔一期,陈赓如果直接归属林帅管辖,显然不是最佳的安排。
更重要的是,林帅性格冷静而内敛,陈赓则天性幽默风趣,二人的性格反差在合作中难免会出现不合时宜的摩擦。
反观幺二九师,则为陈赓提供了一个更加适合的施展舞台。红军时期,陈赓曾在鄂豫皖战斗过,当过12师师长,以及红四方面军参谋长等职。
尤其是幺二九师的副师长徐帅,与陈赓既是黄埔同期,又有长期合作的基础,这种默契在抗战中显得尤为重要。
幺二九师的三八六旅在整编时,急需一位经验丰富的指挥官,而陈赓的到来正好填补了这个空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