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苏州工业园区

摩登天际线与人文艺术

交 织成独特的城市风景


林立的高楼间藏着惊喜的美术馆,繁忙的街道转角邂逅震撼的公共艺术……这里每天都在上演科技与人文的精彩对话。五月的金鸡湖,湖风轻漾,波光与艺术共舞,正悄然绽放新的精彩。

激荡心灵、时代与城市的共鸣

从心灵出发

追溯情感共振与精神美学

在金鸡湖美术馆

一场关于心灵、时代与城市的

艺术探寻之旅精彩呈现

“心灵所归”当代艺术展

由知名策展人杜曦云精心策划

汇聚22位当代艺术家的近80件作品

涵盖绘画、雕塑、装置

影像等多种艺术媒介

展览将持续至6月22日

“熊猫系列”是赵半狄的标签,以熊猫造型的创作讲述中国故事。在这里,你不仅可以零距离触碰熊猫造型的大型充气装置,还能360度环绕式欣赏熊猫各个部位的制作细节,通过知觉、视觉与触觉,观众与艺术家达成了最佳默契。


“红墙系列”是魏光庆的代表作,即以当代图像与传统典籍的并置,表现文化冲突与碰撞、历史与现状的错综交织。


吴翦的作品《火树银花》与《绿野》充满时代气息又极具个人风格,画面中的裂纹与补缀伤痕沉静而诡异,鲜艳淋漓的色彩表现生命觉悟与蜕变的历程。


进入线条和色彩的世界漫游

位于诚品生活苏州3F展演厅的

“游吟诗——王雪曈个展”

带着观众进入一场

明亮而鲜活的人类学漫游


庞贝的曼陀罗、西西里海滩的椰树、阳朔的山水和苏州的花窗,正是在这些平常的风景里,生活得以铺展、文化得以扎根。它们被插画家王雪曈捕捉、凝视,以自由的线条和缤纷的色彩呈现在我们的眼前,感受日常景观的美与诗意,也理解其背后的深邃与隽永。


展览共设置三个分区

▶ “游吟诗”记录王雪曈在旅行中的即兴创作,在流动的坐标中,线条跟随生命一起游牧,勾勒世界的呼吸。

▶ “用彩笔写诗的人”回顾了王雪曈成长过程中的旧作,聚焦她早期的插画作品,朴实具体地诉说自我创作蜕变的历程。

▶ “窗间行吟”则讲述她从诚品寻得鲜活和渴求已久的灵感,从苏州开始的行旅漫漫。


在流动的坐标、流动的时间

流动的文脉中

创作、自我与地方相互融合共生

演绎生活之美与值得热爱的瞬间

展览时间将截止到6月8日

赶快带上“旅行搭子”

一起来打卡吧

在“出格”中探索多维的未来

彩条信号

一种色彩的检测 一种正确的反映

是信息的载体也是边界的标志

虹•美术馆推出展览,以“出格:工作室之后”(OutofLine:AftertheStudio)为主题,深入探讨并呈现了中国美术学院多维表现工作室独特的群体现象,揭示工作室方法论研究与绘画创作如何从学院规训中“逃逸”,在“出格”后重构新语法、新表达与新立场,展现当下绘画的多维思想与媒介张力。

展览作品汇集了中国美术学院多维表现工作室导师的代表性自选作品,以及从该工作室走出的青年当代艺术家的最新力作,作品不仅关注中国当代绘画的代际、地缘与时代问题,还回应了当下艺术与文化现场的总体感知,包括历史感、现实感与世界感。


每一件作品都是艺术家

找到的一条“逃逸线”

一种在既有秩序与结构的缝隙中

探索可能性的行动

▶ 既有对当今世界“模型”的质疑,也有对艺术史坐标的钩沉与活化。

▶ 当代色彩与文人景观交织,生活日用品与新现实景观并置。


▶ 旧物与视觉文化构建的海市蜃楼般的纪念碑,街头拾取物与拜物教组装的土著神庙。

▶ 异化的身体图景与新的偶像、日常神话并存;后现代生活的画像、流动的界面与自制的美学。

在“出格”的过程中

让观众看到了一种多维的未来

展览将持续至6月29日

一次遍半部西方艺术史

一个展览就能与众多欧洲艺术大师“面对面”?在位于李公堤的明•美术馆,中国首个欧洲艺术常设展于去年落地,“梵高和他的朋友们--17至20世纪欧洲艺术大师真迹展”开设至今吸引了一批又一批观众。


多彩的文化艺术就像漫天的繁星

凝聚着人类的智慧

展示着世界的灵性

记录并改变着人类悠久而辉煌的历史

展览精选了包括伦勃朗、安格尔、柯罗、米勒、塞尚、高更、梵高、修拉、马蒂斯、达利等53位欧洲艺术大师的经典作品,包括速写、素描、油画、水彩、粉画等多个画种,形式题材丰富完整,展现了半部西方艺术史。


美术馆不仅展出了梵高的珍贵作品,还打造了“梵高的小酒馆”“梵高的卧室”“向日葵”等网红打卡点。游客们不仅能在经典中感受艺术大师的思绪起伏,亦可在展厅空间留影,沉浸式体会艺术之美。

来源:园区融媒体中心 唐晓雯

拟稿:余杨

审核:陈致理

审签:方怡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