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讯(记者 高达 文/摄)博物馆是保护和传承人类文明的重要殿堂,是连接过去、现在、未来的桥梁。5月12日,苏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在苏州考古博物馆召开“长三角考古遗址博物馆研学活动——5·18国际博物馆日苏州主会场活动”新闻通气会,介绍了定于5月17日启动的长三角考古遗址博物馆研学活动、5·18国际博物馆日苏州主场活动及苏州考古博物馆开馆活动。


据介绍,5月17日上午9:30,在苏州考古博物馆举办“长三角考古遗址博物馆研学活动——5·18国际博物馆日苏州主场活动”。活动采取线上线下相融合、线下为主的方式。活动当天,发布苏州“博物馆之城”建设成果视频;博物馆志愿者分享“我与百馆之城”,为全市博物馆志愿者(1001名)提供意外险。值得关注的是,苏州考古博物馆、上海崧泽博物馆、杭州玉架山遗址博物馆、安徽凌家滩遗址博物馆长三角四地考古博物馆共同启动长三角考古遗址博物馆研学活动,深入交流展示长三角地区考古遗址文化内涵,创新供给考古研学产品,推进考古成果全民共享。

现代快报记者从会上了解到,5月17日上午10:30,苏州考古博物馆正式开馆,面向社会公众开放。同时,“苏州考古”LOGO线上征集大赛正式启动。作为省内首座富有地域特色的专题博物馆,苏州考古博物馆致力于打造一个贯穿考古全生命周期展示、研究和探索平台。馆内藏品以苏州市考古研究所藏品为展陈底色,甄选1200件/组出土文物,其中五分之四以上展品与遗迹首次向观众亮相。


5月17日至18日,举办苏州文博市集,共70个展位,组织22家重点博物馆特色文创,汇集活动现场,进行展示、推广、营销;组织10家单位非遗表演展示及营销;组织20家单位进行“时味苏州”苏州农产品展销。

5月,苏州全市博物馆还将联动推出丰富多彩、各具特色的50多个展览、教育等系列活动。苏州博物馆推出“吴国的北方朋友”等7个特色展览;张家港博物馆推出“大元瓷仓”出土文物展;昆山博物馆举办馆藏文物精品展和昆山戏曲百戏博物馆“戏韵新声、趣创未来”系列活动;苏州湾博物馆“数见苏韵-家门口看大展”展览,汇集江苏省20余件国家一级文物,值得一看;太仓博物馆推出古代生物化石科普展、年年有福木版年画展;吴文化博物馆上线“马——从地中海到江南的千年权力象征”VR展;苏州碑刻博物馆举办“汉画石语 舞动汉风”精品拓片展、子曰书友会等;苏州丝绸博物馆在馆内举办“丝绸的故事——古今中外再想象”特展、馆外“‘衮’和TA的朋友们”原创数字展,举办“沙海涂路”“水拓诗歌”等10余项艺术及非遗活动,发布“苏州丝绸纹样数据库”,落地北京邮电大学“智能布光原真采集”系统;苏州戏曲博物馆推出“剧透——来自1986年的剧本”主题展览、青年演员折子戏演出专场、昆曲大家唱社教活动;全市20多家重点博物馆开设专家讲座、馆校合作等多项活动,10余家博物馆组织“博物馆里的大思政课”,主题不一、内容丰富。

苏州博物馆等全市多家博物馆组织专家为市民开展免费鉴定、义务讲解活动。20余家博物馆在馆内、馆外开设文创市集,提振文旅消费。5月18日当天,苏州全市非国有博物馆免费开放,其中包括吴江六悦博物馆(原价100元)及昆山生命奥秘博物馆(原价120元)。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