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师节那天,当晚央视的《新闻24小时》肯定也是会把“教师节”当作新闻主题的,当天的栏目《遇见你》的主人公,自然,也是一位教师。

这是一位男教师,扎根在一座乡村小学做教师有24年还是34年了,我是记不清具体的年份了,就像播音员评说的那样,他把自己最美好的青春年华,自己的一辈子都奉献给了教育事业,奉献给了这所乡村小学。

说是乡村小学,其实就是一个教学点,简陋到怎样的程度,不看到的话是很难想象的,但是央视的新闻里就是这么说了,而且还放了以前拍的教学点的照片,看了这些画面,除了对他们的敬佩之外,还真的是蛮心酸的。

而且,这个村还是有点特殊的,是一个麻风病人聚集点,是方圆有名的“麻风村”,至于村庄的经济程度,也是可想而知的。这样的一个在麻风村里的教学点,这样的一个几十年坚守讲台的教师,村里的小孩就这样受到教育受到鞭策,走出村庄,去上小学,去上中学。

电视新闻里说的是,教学点也就教到小学三、四年级,再高,就要到外出村庄的学校了。

村庄里的几代人都受教于这位教师,只因为他的坚守。

他的努力和奉献,也得到了回报。他的学生们,不至于个个都学业有成,但至少都没有成了文盲。新闻报道里说,他的学生之中,有的成了公务员,有的成了警察,有的成了工人,有的成了私人老板。他们这些,都离开了村庄,实现了“走出大山”的愿望。

就像播音员感叹的那样,这样“麻风村”里的人,能走出大山,有多么的不容易,要付出多么大的代价。

我对这位教师很是钦佩,也很尊敬他尊重他,但是,我还是感到了有点遗憾,新闻里没有提到,有成就的学生走出了大山之后,有再回到大山里,帮助到家乡和乡亲们的。也就是说,能走出了大山的学生不多,而且走出去后没有一个是再回到大山里的,那么,这是不是教育上出了一点问题呢?或者说,还有一点欠缺呢?

也许算是道德绑架了吧,按照我的想法,应该教育学生们,在你们出人头地之后,也不要忘记了回馈和回报自己的故乡老家,应该尽自己所能去帮助到家乡和家乡的父老乡亲,而不是一去不回头,毕竟,故乡还不如外面的世界那样繁华,父老乡亲的生活也不如外面的世界那样富裕。

也许,这位教师当初就是这么教育学生的,要他们走出大山,再也不要回来了。

也许,这位教师当初教育学生,在走出大山后取得了成就,不要忘记了自己的故乡老家。

而央视的电视新闻里说的是,当初的“麻风村”已经改名,有了新的名字,但是走出了大山的学生,没有一个再重回到大山。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