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模式更多的是心态上的补偿,减少了等待时间。”5月2日,东方出租车公司周师傅完成了一单从常州机场至西夏墅镇的短途单后,通过“短途闸道”通道再次回到机场内,至优先顺位载客。“让我们利用这些时间可以多赚钱,有用!”
一段时间以来,在机场候客的出租车司机等待时间较长,在遇到短途单时较易引发服务质量问题。为提升机场出租车整体服务质量,满足乘客高效出行需求,在前期测试的基础上,今年2月13日,常州交通执法部门协助常州机场推出了“短途运营模式”:当在机场排队候客的巡游出租车接到短途单,运输结束返回候客区,可直抵上客点接客,省去到出租车蓄车区再次排队的时间;对于“短途”的判定标准,按照时间计算,接客运营车辆出闸机15分钟至40分钟内返程的,即判定为短途。
在定好返程时间“基准线”的基础上,也拉好“警戒线”,一旦发现出租车司机有场站内发生拒载、卖客、站外倒客等违规行为的,将列入违规名单,在一定时间内不得享受短途机制。
“机场每天有11%左右的出租车,通过‘短途运营模式’返回机场。这些车辆候客时间可缩短2小时左右,增加了司机的收入,也提高了出租车流转效率。”市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支队十大队许智琦介绍,从2月13日至4月30日,常州机场出租车蓄车区出场车辆日均357辆,通过“短途运营模式”返回的出租车,日均40辆。
“打短途车,再也不尴尬了。”市民张女士家住紫薇苑,距离机场约8公里。“我知道出租车司机等候时间长,以前因为路程太近,我都不好意思在机场‘打的’。” 张女士说,“短途运营模式”上线以来,打车流程并没有变化,但在乘车体验上明显变好了,“比起乘客投诉,管理部门再教育或惩罚司机等举措,让营商环境的优化有了可感可触的温度”。
数据显示,今年3—4月,交通执法部门受理的12328、12345等热线工单出租车拒载投诉举报数,较去年同期下降87.7%,实现了乘客、司机、管理单位三方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