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寿光市检察院干警深入居民社区开展法治宣传。
为业主追回沉睡十年的住宅专项维修资金、揭开企业百万货款背后的虚假诉讼真相、斩断话费“慢充优惠”掩盖的洗钱黑链……山东省寿光市检察院通过办案取得的这些实打实的民生成果,赢得群众由衷点赞。该院检察长宋教德表示:“我们将持续以‘检察为民办实事’为抓手,聚焦群众急难愁盼,用法治力量守护百姓权益。”
破局十年沉疴
2022年7月,某小区电梯频繁出现故障,业主提出维修申请后,物业告知因开发商未将住宅专项维修资金转入住建部门的专用监管账户,小区电梯故障需业主自费维修。
明明10年前22名业主购房时已向开发商缴纳了住宅专项维修资金,为何现在维修电梯还要自掏腰包?张某等22名业主多次与开发商沟通未果,业主维权陷入僵局。随后,张某等人来到寿光市检察院12309检察服务中心寻求帮助。接访的检察官张勇志了解详情后,建议张某等人可以个人名义起诉。
法院判决业主胜诉后,开发商迟迟未履行判决,寿光市检察院持续跟进监督,与法院、住建、财政等部门共同研究解决方案。最终,法院将该开发商前期缴存在财政局账户的物业质量保证金作为执行标的,并及时划拨至住建部门的住宅专项维修资金专用账户内,支持了当事人的诉求,避免了矛盾激化。
在办理该案的基础上,寿光市检察院向住建部门制发社会治理检察建议,督促健全完善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管理机制,加强数字化监管,加大住宅专项维修资金政策宣传力度。住建部门通过升级改造住宅专项维修资金数字化管理系统、开展政策宣讲等方式,促进住宅专项维修资金规范有序使用。
亮剑虚假诉讼
2023年4月,寿光市检察院民事检察部门在履职中发现一条案件线索,由此牵出了一起涉案金额近百万元的虚假诉讼案。
2021年5月,某商贸公司与某建筑公司签订钢材买卖合同,约定由商贸公司供应指定品牌钢材。供货期间,建筑公司发现部分钢材品牌与合同约定不符,要求补货。然而,商贸公司负责人杨某不仅未补齐53吨钢材,还与该工程项目经理刘某通过伪造虚假凭证,虚增45万元债务,并于2022年6月向法院提起诉讼。法院一审判决某建筑公司支付货款95万余元,包含未实际供货的53吨钢材价款。因某建筑公司未上诉,判决生效并执行。
“这起案件看似普通,但当事人提交的签收单据与供货记录存在明显矛盾,尤其是补货未完成却声称已履行的细节,很可能存在虚假诉讼。”办案检察官曹卫东说。
检察官通过调阅卷宗、询问关键证人,逐一核实关于供货和签收的细节,最终查明杨某伪造货物签收单据增加货款向法院提起诉讼的事实。
虚假诉讼不仅损害企业利益,更侵蚀司法公信力。杨某的行为涉嫌虚假诉讼,导致判决事实认定错误,损害了企业合法权益,扰乱了司法秩序,该院遂于2023年5月5日提请潍坊市检察院抗诉。8月2日,潍坊市检察院向潍坊市中级法院提出抗诉。11月24日,潍坊市中级法院指令寿光市法院再审。2024年7月12日,寿光市法院作出再审判决,较原审金额减少近40万元。
针对杨某及某商贸公司的虚假诉讼行为,检察机关同步向法院提出检察建议,最终该商贸公司被罚款10万元,杨某被处以司法拘留十五日,有力震慑了诉讼失信行为。
斩断黑金链条
“话费、电费充值享7折优惠……”看似实惠的“慢充优惠”,很可能成为犯罪分子“洗白”赃款的工具。
2024年,寿光市检察院在办理一起掩饰、隐瞒犯罪所得案时,办案检察官发现该犯罪团伙通过搭建“慢充平台”,以低价充值吸引消费者下单,随后将电信诈骗、网络赌博等非法所得资金分批充入用户账户,最终通过虚拟货币转移赃款,形成“黑钱变白”完整链条。
面对匿名操作、资金流向分散等难题,该院依托大数据开展溯源追踪,并联合公安、金融监管部门成立专案组,历时数月锁定关键证据,成功起诉犯罪嫌疑人11名,追缴赃款400余万元。
“犯罪分子利用群众追求实惠的心理,将非法资金通过话费、电费充值方式‘洗白’,甚至蔓延至水费、加油卡、购物卡、游戏币、直播打赏等领域,危害极大。”该院经济犯罪检察部检察官步宪会说。
为破解“慢充洗钱”犯罪链条长、取证难问题,办案团队利用大数据技术逐层解析平台交易流水,精准锁定赃款去向。去年以来,寿光市检察院办理利用话费、电费“慢充”掩饰、隐瞒犯罪所得案件3件18人,追赃挽损713.8万元。
来源:检察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