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汽车产业加速变革的背景下,中国汽车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但从各大车企最新财报和负债结构来看,中国主流车企整体展现出更为稳健的财务管理能力,尤其在资产负债率、有息负债占比以及对供应商的付款周期等关键指标上,优于多数国际车企,反映出中国车企在高强度竞争环境下具备更强的抗风险能力和持续发展基础。

作为一个产业链长、产品开发周期长的特殊行业,负债率高是全球车企的共性特征,总负债与企业规模和营收成正比。数据显示,2024年全球主要车企普遍面临较高的负债压力。美国福特汽车负债率高达84.27%,通用汽车也达到76.55%。而在中国车企中,虽有个别企业如奇瑞(88.64%)、蔚来(87.45%)、赛力斯(87.38%)负债率偏高,但主流车企如比亚迪、吉利、上汽、长安等,其资产负债率多维持在60%~70%之间,且呈下降趋势。



以比亚迪为例,2025年一季度财报显示,其资产负债率已从此前的77%左右降至70.7%,近半年下降近7个百分点,有望在年内进入60%区间。这一变化不仅体现出比亚迪在业务扩张背景下依然保持良好现金流和债务控制能力,也从侧面反映出新能源产业链带来的现金回流效应。

不仅如此,中外车企在负债结构上也存在显著差异。国外主流车企中,大众集团2024年营收约2.5万亿元,总负债高达3.4万亿元;丰田营收2.2万亿元,总负债2.7万亿元;福特营收1.3万亿元,总负债1.7万亿元。多数海外车企总负债普遍超过营收的20%至30%,反映出其业务结构中仍存在较高的杠杆依赖。

反观中国主流车企,在营收与总负债关系上表现出更为健康的结构。例如,比亚迪2024年营收为7771亿元,总负债5847亿元;吉利控股营收5748亿元,总负债5047亿元;奇瑞营收1822亿元,总负债1749亿元;上汽集团营收6276亿元,总负债6104亿元。多家企业的总负债水平明显低于营收总额,说明其融资结构更平衡,财务运营更稳健。



进一步来看,有息负债占比也反映出企业实际债务压力的差异。丰田有息负债达到1.87万亿元,占总负债的68%;福特和大众分别为66%和32%。相比之下,中国主流车企的有息负债比重显著偏低。例如,吉利控股为860亿元,占比17%;奇瑞为211亿元,占比12%;长城汽车为168亿元,占比12%;比亚迪仅为286亿元,占比仅为5%,在全球主流车企中处于领先水平。

供应链合作维度上,中国车企在对上游供应商的付款周期方面也表现出更强的资金周转效率。Wind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末,比亚迪的供应商付款周期为127天,与吉利控股并列为国内主流车企中最短周期;奇瑞为143天,长城汽车为163天,蔚来为195天,长安则超过200天。付款周期短,意味着企业资金链稳定、现金流健康,亦可增强供应链协同效率和伙伴黏性。

业内专家认为,汽车产业是资金密集、周期长、技术门槛高的典型行业,良好的财务结构不仅决定企业在激烈市场竞争中的生存能力,也决定其在全球化和智能化转型过程中的持续投入能力。从当前数据来看,中国车企在财务运营上普遍更加稳健,逐步建立起与世界一流企业比肩的经营韧性。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